兵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如此甚好,我已着人備好了房間。”趙貞吉說道,“今日是背書的日子,張公子可以去和監生們一同,也可在自己的監舍中。”
“多謝大人的安排。”張凡謝道。
張凡跟着一名助教來到自己的監舍中,這是個單人房,看來這位祭酒大人很是關照自己。張凡也沒什麼搞特殊化得感覺,就住了下來。監舍中一應物品都很簡陋,但是全都是日常需要的東西,絕沒有多餘。書架上拜訪着四書五經這類標準的教材。張凡也沒有帶什麼多餘的東西,略微收拾就妥當了。
前世,作爲一個重點大學的高材生,張凡沒有少去上過自習,這古代的自習倒是沒去過。張凡抱着好奇的態度,帶着書本來到一間“教室”裏。裏面倒是有三十多個監生在讀書,搖頭晃腦的模樣看起來很是認真,只不過卻不怎麼用心,張凡一進門,很多人都在打量他,雖然頭還在繼續晃,嘴裏還在唸念有詞,不過那裏還能看得進去書。張凡打眼一瞧,眼前的監生們雖然都是穿着同樣的衣服,卻一眼就看的出來大部分是官宦、富家子弟,大概都是衝着可以直接考會試的身份來的。張凡沒有在意其他人的目光,找了個位子坐下就開始讀起書來。
就這樣,張凡真正開始了京城的學習生活。張居正告訴他的那些關於朝廷中的事,張凡也會時不時的考慮一二。張居正可能已經在意他的老師徐階,不過礙於師生情分,卻是沒有辦法。張凡也知道他把自己召入京城也是想要多一份助力。就算是再正直、再無私的人,想要幹一番大事業,僅僅憑着自己一個人的力量也是不夠的,只不過正直的人再選擇同伴的時候會找尋和他志同道合的人,而不是隻有能力的人。這在某些方面和中國社會里那種“只用最聽話的,不用最有本事的人”這一準則有異曲同工之妙,只不過用人的人沒有什麼壞心罷了。張凡並不在意這些,起碼對於張居正和他來說,兩人之間的交集就體現在人的才能上,只不過才能中還保藏着人品的縮寫,這可能是隻有文人才能體現出來的怪異。
張居正所說的那些事情也讓張凡感覺到這大明朝已經處在了危機的邊緣,只不過國土疆域太大,這麼多的問題反而顯得微不足道,這纔沒有讓太多人察覺出來。張凡憑着後世那種總攬性的應對眼光才能分析出這些,而張居正作爲一個沒有受過現代化教育的古代人,又是身在朝廷的當局者竟然能夠這麼清晰地洞察出這些,不得不讓人佩服。不過想想中國歷史上從來就不缺這樣的人,只是看時代給不給這樣的人機會而已。
前天他和張居正談話中提到的改革一事,張凡是知道張居正在歷史上的確會實行改革,不管是“考成法”還是“一條鞭法”都會讓大明朝再一次煥發出活力。只不過歷來在中國封建社會實行改革的人,像商鞅、王安石等都是不得善終。正所謂是祖宗禮法不可改,你想改革就是要“挖先輩祖墳”,那些封建衛道士哪裏有不跟你拼命的道理。而且沒有上位者的支持,這改革又從何談起!如今的隆慶皇帝剛剛登基一年有餘,大明的江山除了北方的韃靼之禍倒是一片歌舞昇平,現在和皇帝談改革,倒不如直接讓皇帝把你貶黜出京還來的快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