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哦?張大人也知道這裏的故事?”王希烈問道。
“那時自然。”張凡說道,“當年的毛允誠,宣統年間,八年徵亦不刺山、九年出脫歡山,十年徵黑山寇,皆擒其酋,何等的壯懷激烈!卻是遭小人誣陷,被派往福建,仍不忘爲國效力,屢屢殺敵有功。英宗復位只是,升其爲都督同知,以左副總兵鎮守甘肅。天順中官至左都督,封伏羌伯。成化四年,討伐滿四,中流失而亡。先皇贈其侯爵,諡武勇。”
王希烈聽了張凡的述說,笑着說道:“張大人倒很是清楚。”
張凡回到:“下官曾有一段時間倒是對軍人很是嚮往,奈何身體不行,這才放棄。”
王希烈卻是嘆了口氣,說道:“侯爺出生西陲,並非我漢人,卻可爲大明報以性命。如今這樣的人卻只能找出不多的幾個。像那東北的李成梁,雖是朝鮮人,卻也是一心報效我大明。反觀我漢人將領,有着名將頭銜的人不少,真正能夠身先士卒的不過爾爾,實是悲哀啊!”
張凡聽了他的話,也是思緒萬千,卻說道:“大人不必哀嘆,我大明武人本就不受重用。而朝廷想要攘外安內,也不能只靠武力,文治當在先。”
張凡的話王希烈怎麼會不明白,可聽着卻是更加讓他心酸,說道:“張大人的話不錯,可是如今卻是完了!”王希烈並沒有把話說完整,朝廷這樣已有百年,如今還想糾正豈止是難上加難這麼簡單,簡直是鏡花水月一場。
張凡沒有接話,卻是暗自想到:“這定會有轉機,起碼我不會讓老師的心血如歷史上那樣白流。”
亦不刺山地勢起伏不大,韃靼使臣帶的路很好走,不出兩日就走出了山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