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然而當朱翊鈞說出了這方玉璽究竟是從何處被人找的時候,下面的笑聲卻是小了許多。大明朝這麼多年一來,假傳國玉璽的消息是不斷湧出,而衆人也是把這當成了一個笑話來看。雖然是笑話,但是聽得多了,也就自然而然的會對它有所瞭解。而朱翊鈞所說出來的地方,也正是衆人所知道的那個地方,河南古都洛陽。
傳國玉璽遺失幾百年的時間,而最後的記載,則正是出現在洛陽。後唐廢帝李從珂被契丹人所擊敗,他環抱傳國玉璽登樓自焚,玉璽也就從此下落不明瞭。
當時就有人提出反對意見,說這件事情或許是有人爲了故意欺騙而炮製出來的假消息,那方玉璽根本就不可能是從洛陽找到的。但是隆慶卻不這麼想了,或者說他不想這麼想了。直到如今,聽了朱翊鈞的敘述,他心中那股很小,甚至可以說本來並不存在的慾望卻是突然間膨脹了起來。
衆所周知,自始皇帝命人將和氏璧雕琢成傳國玉璽,並命丞相李斯以小篆相刻“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大字之後,這防禦系便成爲了“皇權神授,正統合法”的信物。而之後的歷代帝王皆是以得到此玉璽爲符應,奉若珍寶,國之重器。得之則象徵着其“受命於天”,若是失去了則表示其“氣數已盡”。凡是登基大寶兒手中無此璽印者,皆是被譏笑爲“白板皇帝”,顯得底氣不足而爲世人所輕蔑。
雖然隆慶並非是開國皇帝,但是由於其祖先朱元璋對於此事的遺憾,而影響了大明三百年以來的皇帝,隆慶也免不了這個怪圈。雖然有明一朝,之前也有人提出過傳國玉璽不過是鏡花水月,並非什麼太過重要的東西,然而這也只是某一些人的想法,或者是規勸帝王的言語而已。而對於帝王來說,又有哪一個是不想要得到此物的呢!
雖然只有一個來源之地的消息,很多情報都不足,無法確定這東西就當真是那傳國玉璽。但是如今,朱翊鈞所說出的消息帶來了希望。這是一個選擇題,而答案無非就是真的和假的兩個。思量之下,隆慶做出了決定,讓張居正以禮部尚書的身份前去迎接張凡,一來若是那玉璽當真是傳國玉璽的話,以張居正禮部尚書又兼內閣大臣的身份雖然稍顯低了些,但是也還說得過去;二來若那方玉璽是假冒的話,讓張居正去迎接張凡也沒什麼大不了的,最多就是說隆慶太過重視張凡了而已。
這纔有了現在這幅場景。
“我說,遠德啊,你怎麼也弄出了這種事情。”張居正有些爲難地說道,“須知,這方玉璽若是假的,那可就是欺君之罪啊。到時候,就算是陛下他不追究,可若是有人想要惡意告你的狀,彈劾你的話,那就算是陛下也保不了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