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一番寒暄,正式傳旨之時,李春芳就已經是恭敬地跪了下去。
隆慶這次下了這道《賜大學生李春芳歸田敕》。雖然如此,不過李春芳還是從隆慶這道聖旨的言辭之中聽出了隆慶的無奈與不捨。想到這裏,混跡官場幾十載的李春芳,曾經以爲自己早就對這些大道皇權、人生理想已經是免疫了的李春芳,此時不知道怎麼的,突然見也在心理面生出了一種不捨的情緒,不想要離去。不過如今事情已經是如此,這是他“死乞白賴”地請求隆慶讓自己致仕的結果。雖然當時的隆慶不同意,不過也是以爲他的軟磨硬泡,隆慶也是已經同意了。
如今更是連詔書都已經下來了,李春芳此時心裏面在想要後悔已經是來不及了。不過說來說去,說句不好聽的,總歸是“不到黃河心不死,不見棺材不落淚”,只不過對於此時的李春芳來說,他也明白自己已經是不能,也不想再在朝廷這個大染缸中待著了。帶着面具,平平靜靜地做了幾十年的官,李春芳在這個時侯才覺得自己很累。而如今已經是年近花甲的李春芳,距地現在也是時候該平靜的安享晚年了。
“特從請說,用遂雅情”可算是表明了隆慶對於李春芳的留戀了。而隆慶還特賜馳傳遣官護行,可見李春芳這個平日裏默默無聞的人在隆慶心目中的地位了。“有司歲給八人,月饋官廩六石”。
與嘉靖、隆慶兩朝的內閣大臣來比較,李春芳的這個結局可謂是最好的了。
領旨謝恩之後,李春芳是長出了一口氣。是終於卸下了重擔的輕鬆,還是對於幾十年資歷一朝放棄的不捨,恐怕他自己心中也無法肯定。
回到家中的張凡,心理面不知道怎麼的,也是惆悵無比。想來想去,他還是決定到李春芳府上去看望一番。
張凡到達李春芳家門口的時候,正好看到傳旨的小太監正好剛剛從李府大門中走出來,一旁李春芳也跟在旁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