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畢竟自從大明朝有了司禮監整兒地方,有了幾個太監代替皇帝行使“批紅”的權利之後,太監就已經和政治分不開了。
大明朝的制度,內閣票擬,司禮監批紅,批紅也就等於皇帝通過了。大臣們上奏的奏摺批紅之後發還內閣執行。當然了,倘若內閣不同意,也有權利駁回。總之,就是要做到一個平衡,有一方不同意的,不行。
批紅聽起來是巨大無比的權利,簡直就是在代行皇權治理國政了。但是實際上,批紅也只不過是皇帝讓太監代替自己工作而已,但是實際上拿主意的還是皇帝。當然,自作主張的太監自然是由,而且也不少。不過某些小事倒也是無所謂,大事就麻煩了。內閣也自然是不會通過的。
所以說起來,太監基本上還是不幹政的。
但是如今這道遺旨一下,事情可就全都變味了。
在大明朝開過至今將近兩百年的歷史當中,有過猖狂的太監,弄權的太監,不要命的胡作非爲的太監。比方說王振、劉瑾之流,這絕對是太監中的“驕楚”了。
但是即便是這兩位大明朝歷史上鼎鼎有名的大太監,其權力大歸大,想要輔政,這簡直就是白日做夢。
這也並不是什麼歧視,說起來,太監要比很多做大臣的忠心多了。可問題是,太監中,十有**,都是些沒什麼學問,靠着溜鬚拍馬進官的。即便是宮中開設了專門讓太監讀書認字的學堂,可也僅僅是讓他們讀書認字罷了。什麼聖賢之書,聖人禮教是不怎麼教授的。
輔政,何爲輔政?輔佐皇帝處理政事,在皇帝對政事迷惑之時,能夠給予正確的指導,讓國家太平,國富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