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最近,朝中的氣氛很是奇怪。
因爲王大臣行刺朱翊鈞的這件事情,前段時間朝中是鬧的有些風風雨雨,人人自危。所有人都知道馮寶的打算,栽贓高拱,然後血洗朝廷中與他不合的人。很多人都害怕馮寶一旦成事,是否會對自己有所影響,所以那段時間裏面,人們都有些戰戰兢兢的。
不過說起來,這種情況也就持續了一天的時間而已。之後,隨着王大臣被“憤怒”的馮寶下令殺了之後,這些情緒就全都不存在了,危機也就自然而然地解除了。
但是,這件事情對於馮寶來說,已經可以說是結束了。然而對於其他人來說,事情卻並沒有完全消散。不過這時候,並不是那種恐怖的氣氛了,而是比較……有趣了。
原因就是因爲馮寶這一次可謂是“偷雞不成蝕把米”,不僅沒有栽贓嫁禍高拱成功,反而還差點就把自己給搭進去了。原來,這幾乎可以說是算無遺算,事事都能運籌帷幄的馮寶馮公公、馮大太監,也有喫癟的時候,而且要麼不來,要來就是大的,差點就自身不保了。
不過這一次也有些值得玩味的地方。若是以往,倘若是出了這種事情,不論被誣告的那人究竟是不是冤枉的,或者說那人再怎麼盡忠職守、清正廉潔,這種事情一出來,自然是要停職查清楚再說的。然而這一次,馮寶發生了這樣的事情,卻是無人對其埋怨過任何話,朝中皇帝和李太后知道了也沒有懷疑過馮寶,而下面的大臣們也沒有對不拿馮寶問罪而有過什麼疑問。
也不知道是因爲這一次,衆人都不相信馮寶會這麼做。不過想來並不是這個原因,馮寶畢竟是個太監,皇家不追究,並不代表着下面這些做大臣的對於這種事情也會不聞不問。
唯一的解釋就是,衆人都想要讓這件事情能早些結束,不要再惹什麼麻煩了。若是現在再用這些理由追究馮寶的話,指不定馮寶因爲一時的氣悶,就會做出什麼事情了,那可沒人想看到。
這自然是成爲了衆人所要嘲笑馮寶的地方。雖然說,這一次馮寶是喫了個大虧,但是皇帝和太后都沒有追究的意思,那麼馮寶如今手上的權利也並沒有一絲縮水。所以說,衆人即便是嘲笑,也要擺在私下裏,不會在什麼公開的地方去說這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