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這裏是京城的南城門外。昨天黃淮水患的文書報了來,不過上面只是記着河南和南直隸的奏報。如今,事情卻不是那麼回事了,實際上遭災的地方並不僅僅就那兩處,只不過那裏比較嚴重罷了。而像山東境內,有些河流也是決堤了。雖然說如今看起來,情況也是比較嚴重的,但是總的來說,沒有河南和南直隸那邊那麼緊急,所以今天,這文書是跟着難民一同到了京城的。
受災的難民,人數也不少。有的人是直接趕往了濟南府,而更靠近北方的人則是直接北上。當然了,這個理由也是很多的,畢竟以往這裏也受到過這種威脅,雖然不多,但是有過。可是每一次,去到濟南府之後,當地的府尹好幾次都是推脫半天,就是不開倉放糧,救濟百姓,非要等到朝廷的文書下來了才肯。
一路之上,河間府、真定府、保定府,這些難民全都沒有停留,而是直奔着京城而來的。這也是有原因的。雖然說,京城乃是天子所在之地,這些流落到此的難民自然是不可能輕易進城的,以免他們擾亂治安。這也不是看不起人,只不過幾千年以來的經驗告訴統治者,這人只要一聚集的多了,必然會鬧事。
但是,同樣也是因爲這是在京城,所以也有好處。當皇帝知道了有難民在城外的時候,絕對會馬上下令開倉放糧救濟他們。甚至於,在皇帝不知道的時候,就已經有當朝的大員們下了決定了。畢竟京城重地,不論是城內還是城外,都是絕對不能夠允許出亂子的。就算是這裏有着重兵把守,但是亂子一起的話,軍隊即便是來鎮壓,這些也都是普通的無辜老百姓而已。
雖然說有些難言,可是這些受了水災的人不遠長路,一路上的州府都沒有留下來,卻是憑着命的想要到京城。這種情況從某些方面來說,也是對於皇帝和朝廷的一種信任。倘若是置這種信任與不顧的話,將來這國家還如何能夠治理!
總之,這個道理誰都明白。所以,只要是有受了災禍的百姓來到京城,那就絕對是會有口飯喫的,雖然未必能夠填得飽肚子,但是也絕對不會餓死。再加上又衙門從旁協助,甚至於還有軍隊再一旁看着,混亂的場面也是很少會發生的,即便是有也馬上就會揪出帶頭鬧事的人,將事情壓下去。
當然,開倉放糧的不僅僅是衙門。或者說,只有衙門可以用開倉放糧這四個字。其他也有很多的人,有的是大戶人家,做生意的或者是家中殷實的。有的則是朝中的官員,當然,這是少數,畢竟朝中的官員俸祿並非太多,如果這個時候爆出來很多東西,豈不是不打自招,說自己手腳不乾淨嗎!
當然了,朝廷也不會白白地讓那些自願出資救助災民的人掏腰包。不過,以前大都是下發一份文書,以表其功德。說實在的,那就是面子上面的東西,並不是什麼能看得見摸得着的福利。或許過個幾百年,能值不少錢,但是現在卻沒什麼。
但是,這是一個以皇權爲主導的封建時代,對於永遠出在社會最底層的商人來說,面子這種東西是最重要的,他們絕對不會放過任何一點能夠爲自己臉上增光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