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林森444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而商毅也趁機對孫和鼎道:“孫大先生,這對孩子姓徐,只有小名沒有大名,你才學好,就給他們取個各字,日後也好有個稱呼!”
孫和鼎怔了一怔道:“大人不打算給他們改姓商嗎?”
商毅有些奇怪,道:“他們姓徐就很好了,爲什麼要改他們的姓氏呢?只給他們取個好一點的名字就可以了。”
在這個時代,奴隨主姓是非常普通的事情,商毅收養了這兩兄妹,叫他們改姓商也是理所當然,男孩一般叫個福、壽、喜、安一類吉祥喜慶的姓字,而女孩則取個丫環的名稱也就行了。孫家兄弟也不認爲這樣做有什麼不對。
孫家兄弟當然不知道商毅並沒有讓別人跟自己改姓的觀念,還也爲他是心懷大度,不改別人的宗族姓氏,因此對商毅的好感又多了幾分。孫和鼎當即也給男孩取名叫徐立,女孩取名叫徐媛。
而在回程的路上,士兵們對自己的隊伍裏有個老外,還是個洋和尚也十分好奇,由其是少年團的士兵,見了阿科尼亞,都指指點點像看希奇一樣。而阿科尼亞絲毫也不以爲意,反而用半生不熟的中文主動和他們打招呼,說話,儘量先建立起一個比較和睦的關係來。雖然阿科尼亞長得與衆不同,但態度和謁,而且商毅對他也十分客氣,因此士兵們也漸漸和他熟悉起來。
商毅也不得不承認,這個洋和尚果然有兩下子。不過從心裏說,商毅對天主教雖然並不排拆,但也談不上信仰,而且商毅也知道,天主教決不會是洋和尚嘴裏說的那麼冠冕堂皇,在暗地裏同樣也幹過不少齷齪事情。不過在亂世裏,人人往往需要一個精神寄託,因此天主教在明末的傳播還是相當迅速的,許多中國人都接受過天主教的洗禮。包括現在正在南洋橫行的鄭芝龍。
看來自己有必要對阿科尼亞進行一些限制,不能讓他這麼毫無故忌的在穆陵關發展教徒。
而孫家兄弟知道阿科尼亞是天主教的傳教士之後,這次是進京去找湯若望神父,對他也肅然起敬。因爲孫元化生前就是一個天主教徒,在他臨死之前的一天,湯若望曾化裝成送炭的工人,到獄中爲孫元化做最後的彌撒。孫家兄弟雖然還不是天主教徒,但對天主教的傳教士還是十分尊敬的。
阿科尼亞得知了這一情況之後,也十分高興,看來在這個隊伍裏,可以發展的對像不僅僅只有商毅,連孫家兄弟包括他們的一家,也都有潛在的發展價值。因此在一路上洋和尚和孫家兄弟走得十分近乎,並且拼命的學習中文,希望能夠有所成就,以後見了自己的總舵主,也能有個交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