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林森444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在隨後的時間裏,他和羅遠斌也想盡了各種辦法,爲了提高火槍兵的抗干擾能力。什麼敲鑼打鼓等手段全都用上了。而且還專門請人在他們身邊大聲喊叫“殺呀”“衝呀”之類的話。甚至還做了幾輛火槍打不穿的鐵甲車,在火槍兵射擊練習時,讓人推着向火槍兵撞過來。
在這樣嚴酷的訓練下,火槍兵的抗干擾能力也在日益增強。
而商毅在督促火槍手訓練的同時,對火銃的製做修復工作爲不放鬆。目前鐵匠鋪裏還沒有開始打製新的火銃,基本都是以修復工作爲主,而孫和鼎毎天也泡在鐵匠鋪裏,親自監督修復的質量。
目前穆陵軍有兩種火銃,分別是鳥銃和魯密銃。相比較來說,鳥銃的結構較爲簡單,主要的結果就是製做銃管,首先是在熟鐵燒紅後,放在一根鋼芯上敲擊,捲成鐵管狀,等冷卻之後再裹上數層,敲擊細密,達到一定厚度後,方抽出鋼芯,一段銃管才完成。
而等幾段銃管做好了之後,就要將它們一節節焊合起來,這一工序是最爲關鍵的,焊接不好便容易炸鏜。而等銃管焊接好了以後,便要用鋼錐鑽出銃鏜,挫出準心,之後是用鋼條將鏜內刮光刮淨,然後是各樣的裝配。有時一根銃管的製做就可以長達一個月之久。因此鳥銃的好壞,十有九成都是看銃管的好壞,而銃管的好壞,也十有九成是看焊接的好壞。
但這樣的工序不禁耗時,而且對鐵匠的手藝也要求很高,穆陵關裏有四十多名鐵匠,能夠達到製做銃管水平的還不到十個人。在這個時代,到是有一種簡易的機械鑽牀,可以直接鑽磨銃管,無論是效率還是精確度,都比手工打製要好得多。孫和鼎雖然知道這種機械鑽牀的做法,但目前穆陵關裏還來不及運用這種機械鑽牀,因此還是隻能依靠手工打造。
不過商毅根據自己資料瞭解,在這個時代,歐州的火槍與日本鐵炮的銃管,是釆用直接在一根鋼芯上直接一層一層的敲出來,不需焊接,這樣的銃管要比中國的火槍銃管粗一些,因此射程上要近一些。有效射程約在六十到七十步,想要打穿三重甲,只能在五十步以內。
但由於銃管不用焊接,因此也不容炸膛,而且銃管粗了,裝填火藥也多,威力也更大一些。同時在製做工藝和時間上都要簡化得多,一般的鐵匠都能打造,而且製做一根銃管也只要十多天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