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林森444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打中了,我打中了一個韃子的大將。”
段鵬興奮的揮動着拳頭,那支與他身材差不多高的魯密銃口還冒着嫋嫋的青煙。
商毅也過來,拍了拍他的肩頭,道:“段鵬,乾得很好。你打死的應該是一個甲喇額真。繼續努力吧。”
聽了商毅的誇講之後,段鵬的眼睛裏也露出了得意的光芒來。這還是他第一次真正的上陣殺敵,興奮和激動的情緒更多於緊張。然後立刻又從揹包是摸出一顆紙殼彈,十分熟練的用嘴破了紙殼的末尾,將火藥倒進銃管裏,然後將剩下的紙殼全塞了進去,用一跟木杆推進去壓實。又馬上端着火銃,尋找自己的下一個目標。
這是穆陵軍的狙擊手隊成立以後的首次出戰,他們全是使用最精良的魯密銃,射程可以達到一百二十步到一百三十步。因此全部排在火槍兵的身後,而且還是站立發射,因此和前的火槍兵並不衝突.同時還給每一名狙擊手配了一個發射托架,其實就足一支約五尺高的長木杆,一端是一個尖頭,而另一端是一個叉形,使用時將尖頭插在地上,甴一名士兵扶着,狙擊手將魯密銃架在叉形上,握槍發射。
在十六世紀早期的歐州,火槍都比較沉重,因此托架也是火槍兵必配的裝備之一。後來火槍朝輕形化發展,才取消了托架。但給狙擊手配備托架,可以保證發射時的穩定,使命中率進一步提高。
在清軍隊伍中,各級固山、甲喇、牛錄甚致是領催、白甲兵、馬兵在盔甲樣式,其由是頭盔和護背旗,都有明顯的區別,即使是在集團衝鋒中,也十分好分辯。這一來給穆陵軍的狙擊手隊提供了極大的方便,可以十分輕易的就認清韃孑中誰官大誰官小,要打就打官最大的。
儘管清軍的將領幾乎都穿着三層重甲,但狙擊手基本都是選擇沒有任何保護的面部下手,因此只要是命中,就是爆頭而亡,哼都來不及哼一聲,就栽下馬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