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林森444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商毅心裏自然知道,明石姫說的沒有錯,袁崇煥的下場就不用說了,楊鶴是崇禎二年(1629年)的三邊總督,付責平定當時的農民軍,在當時農民軍的叛亂還不大,也僅限於陝西一省,朝廷上下大部份人都主張以招撫爲主,崇禎也是這個態度,說過不少“寇亦我赤子,宜撫之”之類的話,並在楊鶴上書招降當時的巨寇神一魁時,明確答覆:“剿逆撫順,諭旨屢頒”“楊鶴相機招安,允協朕意”。
但在崇禎四年(1631年),神一魁降而復反之後,崇禎也立刻改變立場,指責楊鶴向招撫政策是“乃聽流寇披猖,不行撲天,塗炭生靈、大負委任”並將楊鶴革職,如果不是崇禎還想重用他的兒子楊嗣昌,楊鶴可能連命都保不住了。
陳新甲就更倒黴了,在崇禎十五年(1642年),在流寇和滿淸的內外夾攻下,大明江山以岌岌可危了。崇禎在一部份大臣的勸說下,也動了與滿清議和,先集中精力對付農民軍的念頭,但因爲怕擔議和賣國的惡名,因此只是讓當時任兵部尚書的陳新甲暗中與滿淸聯絡,商談議和的事宜。
那知議和的協議被陳新甲的家僮誤爲塘報而發佈出去,這一下自然是引起了羣情洶洶,朝野譁然。而面對羣臣的指責,崇禎只能又一次拿陳新甲當了替罪羊,於當年七月將陳新甲入獄,九月二十二斬於西市。
而這一次事件,也是這次清軍入關奔襲的導火索,皇太極就稱這次出兵是報復明朝拒絕議和。
明石姬見商毅低頭沉思,以爲說得他動心,接着又道:“就算崇禎暫識對你賞識,又當如何?他必會委任你不是出關迎戰韃子,就是去中原平息流寇。我到不是懷疑你的用兵能力,只是那時就不同於你在穆陵關裏,如今朝廷奸邪當道,朋黨相爭,黨同伐異,奸臣在內,豈有能讓名將得立功於外的嗎?洪承疇、孫傳庭、楊嗣昌、盧象升的,那一個領軍督師能有好結果的。”
雖然商毅對明石姬一直防範,但也知道她說得並不錯,事實上從萬曆後期開始,明朝的黨爭就十分激烈、東林黨、浙黨、楚黨、齊黨、閹黨等等,都是你方唱罷我登場。到了崇禎一朝,更是不可收拾,從開始清洗閹黨,到後來溫體仁和周延儒大斗法,攪得朝廷烏煙瘴氣。
而在這種大環境下,領軍在外的統將也受到過多方面黨爭的影響,從最早駐守遼東的熊廷弼開始、直到孫承宗、袁崇煥,莫不如此,弄得遼東的局勢一壞再壞。再到後來平亂的的洪承疇、孫傳庭、楊嗣昌、盧象升等人,也是幾起幾落,都不能將精力全完用在軍事指揮上,結果流寇一再死裏逃生,反到是越來越壯大,以致於現在的大明朝廷根本就是苟延殘喘,免力維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