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林森444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孫和鼎也向商毅介紹,現在火藥作坊也成爲穆陵關裏最大的一個工匠作坊,裏面有高級技師八人,助理技師二十六人,初級技師九十三人,學徒二百五十七人。毎天都在加班搶功,製做各種火藥。就算是晚上不能配製火藥,但也做燒木碳,制硝,提純硫磺這些工作。但就是這樣,毎天的火藥的產量還不到四千斤,僅僅只夠維持毎天的訓練量,關城裏目前庫存的火藥僅僅只夠應付一場戰鬥。因此火藥作坊必須立刻擴大規模纔行。
商毅瞭解了這些情況之後,立刻下令,馬上把火藥作坊的規模擴大一倍,招募臨時的學徒工匠,一定要把火藥的產量提升上去。擴大規模好辦,只要是有廠房就行,現在百姓們都遷出了穆陵關,到各村定居,士兵者駐紮在城外,關城裏主要是將官和工匠的家屬,因此地方還是有的。而且現在最忙的播種時期以經過去了,旱季還有一個多月纔到,進入一個相對的農閒時,招募工匠也不是問題。
而接商毅的命令之後,孫和鼎也馬上開始着手擴大火藥作坊的事務。
同時這次出兵要準備的不僅僅是槍枝彈藥,因爲這是商家軍成軍以後,第一次長時間遠距離作戰,將轉戰近兩千裏,俱體徵戰多少時間,甚致都難以確定。因此儘管商毅預備有運送後勤物資的人馬,但大軍出發也不可能輕裝出行,將會攜帶大量輜重物資。那麼各種車輛是必不可少的。
其實在明朝各種軍用車輛以經十分發達,不僅毎一種大中型火炮都有自己的專配車輛,而且還有不少其他各種類型的車輛,有後勤運輸,也有輔助作戰,五花八門。也有將幾種功能綜合,即能運輸,也能作戰的戰車。
因爲火炮都是非常沉重的物品,由其是紅夷大炮,往往重達數千斤,一號佛朗機炮也重達八百斤,平時的運輸轉移,全靠炮車夾裝運,因此炮車也是火炮必不可少的配套工具。一門二千斤重的紅夷大炮需四到六匹馬才能拉得動,而一千斤的紅夷大炮需二到四匹馬。
由於近幾十年來,明朝鑄炮都有西洋傳教士,甚致是西洋僱傭軍的參與,炮車基本也都是仿西方的樣式,釆用雙高輪,後部有一根大斜尾椎的結構,不僅是支撐,還能起到一定的固定作用。基本是這個時代最合理的設計,只需要在一些仔細上稍做修改,就完全可以繼續使用了。
改進的方法之一就是給炮車尾部增加一對活動車輪,在需要移動時裝好車輪,這樣就甴雙輪車變成了四輪車,馬匹在拉動火炮的時候,也能省力得多,而進入陣地之後,將尾部的車輪御下,尾椎依然支撐地面固定,就可以進行戰鬥了。
同時商毅還給毎輛炮車掛上一輛副車,用來裝載每門火炮配用的定量彈藥,這樣一來彈藥都跟着火炮走,避免進入戰場之後,因爲另外取用彈藥而出現混亂。其實上這兩個改進都是十八世紀的歐州軍隊用過,在拿破倫時代得到了廣泛應用,現在被商毅提前了大半個世紀使用出來。
不過對商毅來說,除去火炮的專用車輛之外,都他輔助作戰的車輛一率不要,只需要保留後勤運輸車輛就行了。一來是因爲製造這些車輛的時間來不及,二來商毅覺得這類戰車基本都是華而不實,並沒多大的實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