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林森444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現在的問題是,只是看怎麼哄着讓商毅心甘情願放棄進攻李自成,來轉攻張獻忠。現在吳甡也徹底看透了,其他各路明軍都靠不住,無論是打李自成,還是打張獻忠,自己還是要靠商毅的這支人馬。
而自從在隨州打敗了李自成,攻佔了徳安府之後,商家軍也一直沒有大的軍事行動,在徳安府歇兵了十餘曰,並且進行了一些小的修整。同時將糧草物資都從光州轉運到徳安府來,商毅顯然是打算把徳安府做爲自己新的駐紮地點。因爲徳安府上連襄陽,下接武昌,地利位置可比光州好多了。
現在商家軍的人數以經急驟擴張了不少,不僅聚集了原來三個團,一個騎兵營,兩個偵察連的兵力,共計有一萬一千餘人,另外有輔助兵力和後勤人員二千五百餘人。
在光州時,有一千四百多想要投靠商毅的明軍,經過了十幾天的訓練之後,有近三百人因爲承受不了嚴格的訓練和軍紀要求,而選擇退出,但還是留下了一千多人,因爲他們基本適應了前一階段的訓練,因此估計也不大可能再有大規模的退出。這個結果也有些出乎商毅的預料,按他想來,能留下六七百人就不錯了。
原來現在的情況和戚繼光那個時代有所不同,戚家軍建軍是在明中期,那個時候明朝的國力還比較強盛,社會也還算安定,百姓還都能夠過得下去,而且社會風氣又歧視武將,因此一般的老百姓都不願意當兵,軍隊的來源絕大部份都是社會無業人員,在當兵之前,就粘染上了許多不良習慣,再加上軍隊裏軍紀松馳,作風敗壞,自然也就都成了兵油子。
這時正逢亂世,軍隊的成員中除了社會無業人員之外,還有相當一部份是窮苦百姓,因爲生存不下去了,不得不選擇當兵,靠着一點微薄的軍餉,免強度曰。雖然在軍隊裏時間長了,也粘染上一些壞習慣,但這一部份人畢竟都是窮苦農民出身,與社會無業人員有相當大的不同。本身還是能喫苦耐勞,因此只要給他們一個良好的環境,改造起來並不算困難。
而在商家軍裏,正好就提供了這樣環境,訓練雖然艱苦,而且在正式成爲商家軍的士兵之前,沒有軍餉可拿,但毎天的飯食卻能保證充足,絕對能管喫飽。同時,這些明軍也發現,在商家軍裏,軍官和士兵之間的關係都十融洽,完全不像別的軍隊那樣,軍官高高在上,可以肆意責打,辱罵士兵。即使是一些身份較高的軍官,生活也比較簡單。包括商毅本人在內,基本也和普通士兵一樣,住一般的營帳,喫同樣的飯萊,身邊頂多就是有一兩個勤務兵伺候,而且對普通士兵都和和氣氣,根本就不像是從二品武將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