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林森444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就在吳甡呆在南京,等待着朝廷下旨的時候,這時北京的紫禁城中以經是一遍大亂了。
孫傳庭在郟縣慘敗的消息傳到朝中的時候,不亞於在金鑾殿上扔下了一顆手榴彈,全殿一遍譁然,崇禎同樣十分震怒,因爲這時孫傳庭己退守到潼關,因此崇禎也暫時沒有考慮換將增兵的事情。只是下令削去孫傳庭的督師、尚書職務,但仍令其以陝西總督的身份收拾殘餘人馬固守潼關。不久,又升白廣恩爲援剿總兵官、掛蕩寇將軍印,拔給兵員三萬,與孫傳庭一道守關,以阻止李自成進入陝西。
而這時己有人向朝廷建議,可以調吳甡和商毅北進中原,阻擋李自成進軍,同時命左良玉出兵進攻襄陽,對李自成形成三面夾擊之勢。
但到了這候,內閣首輔陳演還怕調吳甡北進之後,搶了功勞,回朝取代自己的首輔位置,因此極力反對調吳甡北上。理由是規在浙江叛亂、項城兵變,危脅到南京和鳳陽,吳甡坐鎮江南也不可輕動,萬一南京、鳳陽有失,誰能擔待得起。而孫傳庭雖然兵敗,但可退守潼關,而且潼關天險,易守難攻,闖軍未必就能攻下,不可輕易調吳甡北上。
同時又有大臣還向皇帝建議,不訪調山海關的吳三桂率剖入關,守衛潼關,迎戰李自成。因爲現在清朝幼君新立,國事不穩,未必能輕易出兵入關侵襲,而吳三桂部兵馬尚多,抽調一萬人馬入,餘兵仍可支撐山海關的局面。崇禎對這條建議到也頗爲動心,再不能調吳甡北進的情況下,調吳三桂入關,也不失爲一條可行之計。但他並沒有直接下令,而是命令大臣商議後再決定是否實行。
但陳演又一次提出了反對,兵部待郎張縉彥也持此態度,他們都擔心,雖然現在清朝是幼主登基,但攝政王多爾袞可也不是個好惹的主,萬一吳三桂率精兵入關,誰敢擔保清軍不會趁虛而入,到時候不僅寧遠等地不保,就連山海關能否守得住,也成了問題。當初陳演一力主張孫傳庭出關迎戰李自戌,結果大敗而歸,現在如此重大之事,哪裏是他能夠負得了責的,因此陳演還是請皇帝聖栽。
說白了就是不管是調吳甡還是吳三桂,俺們說了不算,皇帝您自已拿主意,但要是出了問題,俺們可不負責任了。
結果崇禎也不敢輕易擔這個責任,於是下旨招集所有大臣,一起聚議,希望能有一個結果。那知滿朝大臣聚齊之後,也是各述己見,一開始還是都在討論正事,但很快就變成了互相攻擊,又成了什成天理、人慾、君子小人之爭。崇禎聽得頭昏眼花,好久之後才發現,又偏題了。
結果連續幾天,朝廷都在這樣的吵鬧聲中渡過,一議再議,不斷的扯皮拉筋,始終都沒有得出一個結果。而且連計劃拔調給白廣恩部的三萬兵員,也沒有人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