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林森444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王柏道:“這些散工又爲分兩種,一種人自家就有織機,只用從其他大作坊那裏領了生絲,自己回家去織造。也有人沒有織機,只能到大戶的作坊裏去用他們的織機工作。”頓了一頓,他又道:“不過家裏有織機的散戶是少數,而且家裏多半都還算寬裕,因爲一臺織機可不便宜,少說也要二十兩銀子上下,一些上好的提花織機,達到六七十兩銀子也說不定。還有不少人本身自家就是小作坊,平時就家裏幾個人自己織造一些素織的絲絹,在沒有活做的時候,也出來攬一些活做。”
商毅想了一想,又道:“現在蘇州最大的織戶一般都有多少臺織機?”
王柏道:“一般的大戶都有七八十臺到上百臺織機,只有江蘇織造局纔有近千餘臺織機,小的只有三四十臺,我們現在談好了三家作坊,如果全都買下來,可有一百多臺織機,可以算是蘇州最大的織戶了。”
商毅笑道:“一百多臺織機有什麼用,咱們要做絲綢生意,那就做最大最好最強的。最好的織機也就六七十兩銀子,一百臺也就只有六七萬兩白銀,又算得了什麼?”
李格非道:“大人說得是,小打小敲,做的有什麼意思。否則我們也不用這麼勞心費力,到蘇州來開織造廠了。”林之洋和張庚秋聽了,也都頻頻點頭,但王柏和程協祥的臉色卻都明顯有些不自然起來。
商毅把他們的表情都看在眼裏,同時對自己的這五個合夥人也有了新的評估,林之洋到底是豪商家族出身,而李格非和張庚秋也是見過大世面的人,也做慣大手筆,因此對自已的計劃從一開始都十分支持。只有王柏和程協祥畢竟是內陸商人,目光窄淺,只看眼前的營頭小利,而缺乏冒險精神,雖然他們嘴裏沒說什麼,但心裏一直在犯嘀咕,但心商毅把織造廠弄得大了,到頭來不好收拾。當然這也是這個時代中國商人的通病,對他們還需要多加以引導。
而在另一方面,商毅也知道,這就是明末出現的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蔭芽狀態。所謂資本主義生產關係蔭芽,其實就是指一種完全脫離土地的僱傭生產關係,織工全靠賺取工資而不是農業生產爲生存,以經居有了一些早期工人的某些特徵。當然這也是中國沿海一帶的商品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
不過儘管明末的商品經濟十分發達,但資本主義蔭芽的發展卻十分脆弱,蘇州的織造業構成方式多種多樣,但最大的織造坊也不過百臺織機,以家庭爲單位的中小型手工生產作坊還是佔了大多數。而且純粹靠工錢生存的織工並不多,大部的織工本身還有田產或是佃農,只是在農閒的時候纔出來找活幹。因此儘管淸朝的商品經濟比明朝要遜色得,但資本主義蔭芽卻比明朝更爲發達,就是因爲淸朝的一些類似作坊的規模更大,而且靠工錢生存的早期工人也更多。
但從總體來看,無論是明淸兩朝,資本主義蔭芽的發展始終都十分弱小,起不到瓦解小農經濟,家庭生產方式,促成社會分工,引發革命,建設新型生產關係的作用。也使中國始終徘徊在封建專制的社會中,難以取得突破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