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林森444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商毅辦的報紙己經定在正月初六發行第一期,爲一旬雙刊,逢一、六出版。報名到並沒有什麼出奇,商毅暫時還不想用太彪悍的名稱,因此就使用[杭州時報]這樣一個非常低調的名字。商毅買下的那間印刷作坊實際就成了[杭州時報]的編輯部。
因爲過年印刷作坊都要放假,因此頭三期的[杭州時報]都己經印刷完成,每一期印刷了五百份。只等到日子就開始發行,價格就定在三文錢一份,雖然一般的農民、百姓不會掏錢買,但[杭州時報]的最初定位消費人羣也不是他們,而是讀書人、商人和手工業者,因爲這羣人有一定的經濟實力,而且識字。
最初的[杭州時報]版面爲二尺四寸長、一尺八寸寬,四開八版。按照商毅的設計,第一版爲標題新聞、全報介紹,二、三、四版爲時事新聞;五、六版爲專欄,專題;七版爲廣告,八版靈活機動。先這麼辦幾期,以後再慢慢增加版面。
商毅知道,從後世的經驗來看,對新聞出版物來說,頭三期是最重要的,雖然這個時代[杭州時報]沒有競事者,但頭三期的效應和影響力還是不容忽視的。不過[杭州時報]的頭三期可沒有那麼多的時事新聞可以報導,基本上全是平定馬家寨的事情,商毅給這一事情定下了“剷出地方邪惡勢力,建立大明和諧社會”也打算以此爲契機,爭取讓[杭州時報]一創刊就在杭州地區打開局面。
目前[杭州時報]只有兩名專欄作者:阿科尼亞和王夫之,兩人各付責兩個專欄。
阿科尼亞付責的一個是天主教詳解,一個是泰西諸國史記。前者是爲了照顧阿科尼亞的積極性,後者纔是商毅的重點,因爲世界的概念在歐州己經形成,大航海也拉近了中國與西方的距離,歐州國家都在逐漸瞭解中國,但中國人對海外的世界還是一知半解,在另一時空裏,中國第一本介紹海外世界的出版物是二肎年以後的[海國圖志]。商毅希望從現在開始,就給中國人灌輸世界的概念,那怕就是把它當[山海經]讀,總也比什麼九洲八荒、天圓地方、天朝中心的史地觀念要強。阿科尼亞當然很高興的接受了這個任務。
王夫之付責的兩個專欄都屬於後世的雜談類,反正只要不是反政府、反人類,啥都可以寫。王夫之對這個差事也頗感興趣。因爲在短期內,印刷作坊還無法給王夫之出書,而且王夫之也感覺到,自己的思想還沒有達到成熟的地步,那麼先在報紙上刊登自己的文章,試試別人的反應,同時還能爲自己揚名,其實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而且在商毅的建議下,王夫之也爲自己起了一個號:船山先生。
在目前沒有廣告客戶的情況下,廣告版暫時也以宣傳和報到浙江地區的主要商品價格表爲主,這一點對啇人來說,也比較有吸引力。而第八版的機動版面,商毅決定先用來宣傳商家軍,包括商家軍的成軍經程和輝煌成績,重點是在山東與清軍的作戰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