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林森444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不過商業稅的內容還不僅僅是如此,還一個重要的內容就是:鼓勵民間資本辦廠,投資實業。
在中國古代,商人幾乎都是和生產分離的。商品的生產基本都是由以家庭爲單位的手工業者來完成,而商人的作用就以低價從手工業者那裏買來產品,然後轉運到其他地方以高價出售。因此中國的絕大多數商人都屬於流通型商人。
這樣一來就沒有人會去想怎樣提高生產技術,改進生產方法,降低生產成本。商人所做的就是拼命壓低收購產品的價格,而以家庭爲單位的手工業者因爲力單勢薄,不可能和商人抗爭,也只能甘受商人的壓窄和剝削。結果就造成中國的社會生產始終是以小農經濟爲主,而無法將手工業和農業徹底分離,形大規模的社會化手工業生產,也就是資本主義蔭芽發展。因此中國的商業行爲始終都無法達到摧毀小農經濟,把中國的社會生產力提升到一個新階段的作用。
當然在另一方面,因爲大規模的社會化手工業生產就意味着大工廠大企業的出現,這也就是歷代的統治者都不願意看到“聚衆”情況,因此聚集大批工匠一起工作的情景,一般都只能在官辦,或者是有官府背景的生產作坊裏出現。在另一時空裏的清朝,甚至規定三十人以上的聚會都要通報官府,在這種情況下,也根本不可能完成社會分工、手工業和農業徹底分離的革命。
同時由於流通型商人沒有自己的產業,因此也缺少大局的是非觀念,造成他們有奶就是孃的觀念,不惜把中國的物資到買給敵對的勢力,以賺取厚利,而遇到外敵入侵的時候,往往就是他們最先投靠外敵,這個時代的所謂山西八大皇商,還有後世的一批買辦商人都是典型的代表。
商毅當然希望能夠盡力改變這種狀況,而且也做過不少償試,他在杭州就開了不少大規模的手工工廠。但盡靠商毅一個人來做是不夠的,而且他開的工廠也同樣帶有很重的官府背景色彩,對推動資本發展也有現,必須把民間的力量都調動起來纔行。
因此商毅在制定的商業稅中,把對生產作坊或工廠實行減稅,做爲了一條十分重要的規定。將生產作坊或工廠分爲五個等級規模,做爲減稅的標準。生產作坊或工廠的等級規模越大,減稅的比例也就越大,最大的生產作坊,允許達到兩千人以上,而減稅率也達到了四成。
主要的目地就在於希望利用稅收的調整,來限制流通型的商人,而鼓勵他們轉型成爲生產型的商人,這纔是最重要的一步。當然對生產作坊的管理、註冊、生產調控、收稅方式和標準,也有一套十分詳細的規定,以防止生產作坊或工廠爲了獲得高的減稅率,而虛假的擴展生產規模。另外也是要防止別有用心的人借辦工廠來作亂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