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林森444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而黃宗羲、顧炎武、方以智等人也認爲啇毅的這個意見可以一試,致少比一味的勸說靠譜一點。其實在討論學術的時候,也經常會進行辨論,有時是面對面進行,有時是通過書信來往進行。在南宋期間,就發生了中國思想史上的兩次很要的辯淪,一是朱熹和陸九齡、陸九淵兄弟之間的鵝湖之會,進行了“求知”和“求心”之辯,另一個是在稍後一點的時候,朱熹和陳亮之間的以書信來往的形式,發生了王霸利義之爭,這兩次辯論,對於各人對自己的學術完善,以及思想發展都有很大的幫助。
雖然進入明朝以來,雖然沒有再發生像這兩次辯論這樣有重要影響的辯論了,但明朝各學派學者在交流之中,互相辯論也是常事。甚致從另一面來說,舉行這一次辯論,對於學術交流來說,還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現在中國的新舊思想衝突,這些學者們都能夠感覺得出來,如果舉行一次辯論會,讓新舊思想來一次正面碰撞,對於新思想的宣傳和發展,加強新舊思想的交流,消除雙方的對立情緒,也是非常有用的。
絕大多數的官員都支持商毅的意見,而雖然有一些人對此還有保留,但因爲是皇帝的意見,也不便反對,反正也可以試一試。
見衆官員基本都贊同自己的這個主意,商毅也立刻下令,讓內閣來安排。首先是要通告給這些請願的人員,因爲辯論是雙方的,對方要同意才能夠舉行。
在接到了內閣的通告之後,幾名組織者只是簡單的討論了一下,就答應了下來,因爲進京請願的人員也沒有拒絕的理由,如果他們認爲自己的意見是正確的話,那麼也就不該害怕辯論。另外在進京之前,領頭的幾個學者也都有一定的思想準備,現在大部人都知道國會的運作方式,因此也有人做好了準備,在國會中進行辯論,甚致還想過可以一舉成名。雖然說這次不是在國會中進行辯論,但卻是完全公開,見報,而且還可以結集出版,也算是另一種成名的方式。
雙方都同意了舉行辮論,那麼接下來就是協商辯論的規則,每一場辯論的辯題、出場人數,發言時間,違規人員怎樣處瑵等等都做了相應的規定。畢竟辯論不是吵大街,想怎麼說就怎麼說,或是漫無邊際的跑題等等。在這方面國會經過了幾年的運作之後,有足夠的經驗。而且規則對雙方都是有效的,因此請願人員也沒有異議,全部都答應了下來。
於是雙方都開始積極的準備,而這次進京請願的行動,也在商毅巧妙的引導下,偏離了當初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