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耳盜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河村小學距離錢家不遠,繞過一個小坡,再走幾條田坎就到了。
細說來,這小學與張昊也很有淵源,古時候,這一帶屍體多,陰司聚集,經常鬧鬼,縣裏衙門爲了處理屍體,鎮壓鬼怪,在此修建了一座義莊,還請來道士坐鎮。
那道士就張昊這一脈的祖師爺,但近代動亂,世道不太平,清末民初,新舊思想衝突,成立了法醫機構,義莊被廢棄,而那時也興起很多救國口號,其中一條就是興辦新式學堂。
他們安陽縣有一位德高望重的大名人,叫陳志遠,祖上曾是川省的封疆大吏,世代書香,也是大地主,半個安鄉縣都是他家的土地,而陳老先生年輕時應科舉,與梁啓超先生是同屆,還參加過著名的“公車上書”,陳老先生捐錢,大辦學堂,普及教育,廢棄的義莊也由此成了學校。
後來到了新中國,學校幾經變化,剿過匪,辦過夜大,教過黨員,批過左派,鬥過封建殘餘等等,七十年代恢復考生制度,又回到了學校,但這些年計劃生育搞得嚴,鄉下學生少了,學校又逐漸冷清,但據說國家要出臺二胎政策,到時候鄉下人小孩多了,估計這學校又要熱鬧。
“陰陽轉變,否極泰來,輪迴不止。”
張昊心有所悟,人世間的事兒,就像這學校一樣,起起落落,變化無窮,然而凡夫俗子之輩,又有幾人能明白這其中的道理。
“哈哈,我果真入了道,看一座普普通通的學校也能有感悟。”
張昊自言自語的輕笑,道袍衣袖一揮,瀟灑自在,大步走進小學。
小學裏只有二十來個學生,分成三個班,平均一班還不到十人,這也是現在鄉下小學的現狀,小學原本有兩位舊時候的教書匠,加上新來的那個女老師,正好一人教一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