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可崔氏明顯不知道,她爹五品知府的俸祿一年是十二石米和五十兩銀子。
阿霧開始掰起手指爲崔氏普及知識。“如今隆慶朝,朝廷給官員的俸祿由米、銀支付,爹爹是正六品,按制,每月米一石,一年共十二石。銀兩呢,一年一共四十五兩。”
崔氏睜大了眼睛。
阿霧點點頭,一副沒錯兒,您絕對沒聽差的意思,就是四十五兩。普通農家五兩銀子夠一年的嚼用了,正六品能有四十五兩,在農村完全可以過上“一隻水牛三畝地,兩房媳婦兒爭氣力”的超完美生活了。
阿霧當然沒提京官每年從地方官員手裏收受的“冰敬”、“炭敬”。當然手無實權的翰林,在這兩禮上收入也不多。
“四十五兩?”崔氏不信。
“不信你問五哥。”阿霧搬出榮玠,崔氏是絕對不會質疑她大兒子的話的。
“京裏還有翰林作打油詩來哭窮的呢,我給太太念念。”
“先裁車馬後裁人,裁到師門二兩銀。師門三節兩生日,例饋賀儀銀二兩。唯有兩餐裁不得,一回典當一傷神。”
“雖說爹爹的嚼用在國公府,不用裁兩餐,可這詩裏明明白白的,每年的年節,座師和師母的生日,都得打點,光師門這一塊兒就得多少銀子,太太你算算?”二兩銀子,你拿的出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