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梧桐樹”指的是當時的縣委書記李少生,爲了綠化美化督城主要街道而強行種植的一種樹木,是當時最先進的綠化美化樹種,爲此他賣了當時的坐騎213吉普車,騎着自行車上下班,如今這些梧桐樹早已冠蓋如雲,有幾條林蔭道還被評爲省級園林綠化優秀單位;
“中心路”就是目前督城中心主要道路,在八十年代初期,城市人口不足十萬的情況下,周小平書記頂着兩邊店鋪老闆進京告狀的壓力,力主拓寬這條中心路,當時在錦安都是笑話,因爲那時別說是汽車,就連自行車都很少,這麼寬的街道人們的確不適應,可後來的事實證明這個決策是多麼的具有前瞻性。幾年後,隨着經濟形勢的快速發展,這條路早已不再顯得空曠,而是越來越熱鬧,越來越繁華,以致後來趕上上下班高峰期經常堵車,但是後來幾任市委書記都無法在擴寬和拆遷了,因爲成本太高,只有在這條路兩側又各開通一條路,以緩解這條路的壓力,後來就有人說了,當時書記提出這條街道拓寬到50米,結果反對的聲音太高沒通過,這才改爲四十米,如果是50米,那麼後來城市發展的空間就更大了,看來,有的時候真理也需要妥協;
“塑料布”說的是市委書記王銀鵬在考察了山東壽光蔬菜種植基地後,強力推行大棚菜建設,隆冬臘月,地凍三尺,不惜動用公檢法部門,用行政強力干預的手段,要每個鄉、每個村都要修建塑料大棚,種植大棚菜。由於幹部羣衆沒有一個思想意識轉變的過程,僅憑几次參觀不能真正認識到種植大棚菜的好處,再說種植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變的,所以幹部羣衆牴觸情緒很大,怎奈這個書記太強勢,太急於要政績,不顧冬天施工的諸多禁忌,強令修建大棚,必須趕在春節前讓當地老百姓喫上反季節的蔬菜。蘿蔔快了不洗泥,200多個大棚在春節前的第一場雪到來後,就壓塌了一半多,剩下的大棚沒被大雪壓塌也在冰消雪化後,自己就垮了。老百姓損失慘重,負責爲大棚建設提供貸款服務的銀行,所有用作大棚建設的貸款全部壞死。最後這個幹部灰溜溜的調出督城,他走那天,城鄉響起一片鞭炮聲。按說這是一件功德無量的好事,可以增加農民收入,但有的時候,好事辦不好老百姓也不買賬;
“大牌樓”是另一位市委書記上任後,根據羣衆的呼聲和申報省級歷史文化名城的需要,把清帝乾隆爺親筆題寫的“天下第一郡”的扁額,以牌樓的形式再現,直到現在,這座古色古香矗立在高速路口作爲進入督城境內標誌的大牌樓,仍然是督城的標誌性建築。
嶽筱,是督城本土培養出的唯一一位就任地級市黨政一把手的幹部,這裏說他只知道:“買賣幹部”有失偏頗。他在督城任職期間,還是做了一些工作的。如備受關昊欣賞的開發區建設,如果沒有當初拒絕污染企業的進入,就沒有後來託雷斯﹒丹的新能源基地建設,即便是關昊力主強力治理整頓的砂石料企業,在當時的引進上也是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如帶動了周邊運輸業的發展,提高了就業。儘管後來到了必須治理的地步,那也是許多後續工作如監管工作的缺失造成的現在治理整頓的必要。從市長到書記,他在督城呆了六年,後期的確是有“買官賣官”的微詞。
如果說前邊這幾位在督城的歷史上或多或少的留下的物質業績的話,那麼只有關昊留下的是意識形態裏的業績,是人們思想意識領域裏的改變和革命。當然在關昊走後,他主持的生態文明村的建設也被後來加了進去,成爲“關昊的文明村和雙親活動”,在物質建設的前提下,影響更深的還是人們思想意識領域的深刻變革。這種思想意識形態領域裏的政績,較之許多幹部熱衷於抓物質領域裏的政績工程來說,更加的難能可貴,也更加受到了這裏人們的推崇和擁戴。
對於這個順口溜,前些日子夏霽菡去稻園採訪時就聽到過,當時村支書李俊是懷着敬佩的心情說的。她不知道關昊聽說過沒有,此時見他根本沒有回去的意思時,她就說道:“有個順口溜現在很流傳,你要不要聽?”
關昊點點頭。她於是給他背誦了這個順口溜,滿以爲關昊會感到好笑,甚至或不以爲然,沒想到他聽完嚴肅地說:“夏霽菡同志,鑑於你以後幹部家屬的身份,以後不要傳誦這樣的信息,聽到了就權當沒聽到,沒聽到也不要去打聽。”
什麼家屬?我首先是個記者,是黨的新聞工作者,這一點關大書記你可能忘了吧。她在心裏嘀咕着,但終究沒有說出來,眼睛看着別處,不再說話。
“不服氣是吧?”關昊知道她是一個不好是非的人,但必要的囑咐還是應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