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老先生顯然是第一次聽到有人這樣稱呼,他高興的“哈哈”大笑起來。而且非常滿意這個稱謂。他說道:“如果我不跟他們吼幾聲,可能到現在都不會重新測量我們風能的儲量。過去氣象部門公佈的10億千瓦的資源儲量是在10米高空,現在大風機已經延伸到80米高空,甚至有趨勢延伸到100米高空。還按老一套辦法測量肯定是不行的。風電的資源量有個特點,跟風速的三次方成正比,10米高的風速比起80米高空的風速要小的多,80米如果大30%的話,那資源量就增加兩倍。所以,這就是大致的風資源的特點。”
關昊認真的聽着。
何老又說:“怎麼知道有45億千瓦的風能儲量呢?說實話,我也不知道。但是美國人給了個世界風能資源的估算,說是80米高空,世界風能資源有700億千瓦。我本身就是理論物理學家,就拿中國陸地面積佔世界陸地面積的6.5%,我把這700億千瓦乘以6.5%,就是45億千瓦。”
關昊被老先生的率真感動了,他由衷地說道:“您的發現將帶來一個風電產業的崛起。所以把您譽爲‘風電之父’一點都不爲過。”
“哈哈,這還不敢當,不過搞風能的人都知道,風能產業的興起是我‘吹’出來的。我是搞核能的,看到發展核能源來解決能源問題沒有太大希望後,我就研究分析了國外的再生能源的應用,覺得這個領域很有希望。越研究就越感興趣,越感興趣就越激動。如果拿出當年搞兩彈一星的精神搞新能源開發,絕對不該是現在這個狀況。”可能是老先生很滿意關昊稱他爲“風電之父”,他很樂意和他談論這個話題。
何能——中國科學院院士,核物理學家,是我國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的倡導者之一。原名何民良,就因爲他在覈物理領域裏的顯著成績,被當年一位國家領導人用了一個字讚譽了他的拼搏鑽研精神,那就是“能”字。後來,爲了激勵自己何良民就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何能。
其實這個“能”字的典故來源於諸葛亮的《前出師表》:“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之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據說這個“能”字他至今收藏,時刻激勵自己爲國效力。他認爲能源問題已經不是一個科學問題,也是一個人文問題。當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已經從過去的原子能時代轉向太陽能時代,他說,中國需要像50年前抓“兩彈一星”時那樣,抓再生能源的研究和開發,直至實現現代化。
夏霽菡受關昊的薰陶,也有意識的蒐集和掌握了一些再生能源這方面的知識,她突然問何能:“何老,您是研究核能的,可是您卻對再生能源感興趣,您說再生能源有可能有取代化石能源的那一天嗎?”
何老沒有意識到旁邊的這位小姑娘居然對這個問題感興趣,他沒有正面回答夏霽菡,而是問道:“姑娘,你是做什麼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