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羽摘雕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們才知道她瘋了,從此以後童話書裏的《紅舞鞋》,用的都是這女人做藍本。
因爲她生病欠下的外債,顧懷喻十七歲就不上學了,也在汽車廠做工,從鉗工開始做,灰頭土臉地回宿舍,還要從枕頭底下摸出本破破爛爛的文學書看。工友看看那串鬼畫符,也不是英文啊?噢,因爲他媽是戲瘋子,他到底認得一點意大利文。
他還喜歡看電影,什麼片子他都看,目不轉睛、一動不動地看,在影院、電視、手機屏幕裏一遍遍地看,誰也不知道他是什麼時候會演戲的。
後來人們才知道,那個老頭兒,就是老上電視的那個大導演徐衍,《秋蟬》是他五年潛心力作,靈魂之聲,可是城市裏面挑不到他想要的少年,於是窮鄉僻壤的顧懷喻才能二十歲就演了男主角。
後來呢?人們左等右等,也沒等到《秋蟬》在小城裏的電影院上線。
市場浮躁,國產電影裏商業喜劇獨佔鰲頭,文藝片一向喫力不討好,尤其是這樣細膩含蓄的、晦澀難懂的文藝片,它是大導演的心聲,是少部分頂尖藝術家靈魂的共鳴,可它不是大衆的藝術。
《秋蟬》拿了個國際小電影節提名,隨後票房撲街,一部大作就這樣慘淡收場。
顧懷喻的表現有多驚豔,圈內人有目共睹,可是最後誰都觀望,只有垂死掙扎的羽煬國際爽快地簽了他——市場需要的是能做國民偶像、能帶動粉絲經濟的年輕人,只有熬到三四十歲的影帝纔有資格不放下身段迎合市場。
顧懷喻一個初出茅廬的小新人,那股冷淡的傲勁兒,該給他安個什麼人設才能討粉絲喜歡呢?
羽煬國際抓着這根救命稻草不放,死馬當活馬醫,給他接的戲都是大量低成本女性向的偶像劇,讓他演深情款款的公子,高貴冷豔的總裁,毫無邏輯卻千篇一律地寵愛着女主,這樣粉絲來得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