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不管是在西方的資本主義國家,還是在社會主義的中國,這一點都是不可改變的,政府在關於輿論口所能做的就是給予健康的引導,決不可違背。
民意就像洶湧澎湃的黃河,水勢兇猛無比,一旦發作起來那可是不得了的事情,集會,遊行,示威,甚至有可能會造成地方上的暴動。
有道是堵不如疏,政府越是對這種事進行強制彈壓,公衆反抗的情緒就會越激烈,因此,沒有幾個當政者願意採用激烈的手段。
在發出了第一篇報道後,易青雲就開始作壁上觀,看省裏對這件事的反應和動作,事實上,他手裏的東西當然夠再發一篇言辭更激烈內容更深刻的報道。
但易青雲暫時並沒有放出第二則報道的打算。
他搞出報道的目的只是爲了給喬君健喬省長和井上三次郎施壓,逼迫喬君健改變對待井上三次郎的偏袒態度,逼迫井上三次郎能乖乖地夾起尾巴做人。
假如喬君健喬省長和井上三次郎能乖乖地按照他的意思來做,那這第二則報道可能永遠不會見天日,反之,這第二則報道就是將兩人送上絞刑臺的有力武器。
事實上,中國人在對待日本人的態度上大多還是比較強硬和厭惡的,所謂的友好的也只是在經濟上的友好,骨子裏的仇恨是永遠不能消除的。
易青雲心裏非常明白,只要他這第一篇報道放出去,不管他參不參與,那別的報紙肯定會聞風而動,接下來的事情基本就不再是他所能控制的了。
現在有些外國人到了中國後太放肆了,特別是那些牛逼哄哄的投資商,頭上扣着一頂外國友人加投資商的大帽子,就不可一世,罔顧法紀,這樣的人打死了活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