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塘金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焦春桃的速度很快,只用了兩天時間,就烘好一箱子竹蓀,在顧瑾玉上學路上等着她,拿給她看。
“顧瑾玉你先瞅瞅,做成這樣行不行?”她打開蓋子,露出裏面碼得整整齊齊的竹蓀,又長又大,稍微帶點黃,沒新鮮的那麼白亮。
鄉下地方爲了保存食品,家家戶戶都會燻肉,烘竹蓀比燻肉更簡單,焦家自然會做。
顧瑾玉眼睛一亮,看的卻不是幹竹蓀,而是裝幹竹蓀的小箱子!
她愛不釋手地摸了摸用藤編的小箱子,“好別緻的箱子,這是誰編的?”這箱子是用晚秋的藤蔓編的,藤應該是經過特殊處理的,摸着光滑細膩,一點也不割手。形狀是長方體,書箱樣式,跟顧瑾玉的軍用挎包差不多尺寸,看裏面空間大小,應該是能裝下書本的。
焦春桃先是一愣,隨即驕傲地揚起腦袋,大聲介紹:“這是爺爺給我編的書包……”說完又有點不好意思,往顧瑾玉身上看去,眼底閃過一抹羨慕之色。
自家窮,新書包肯定是買不起的,就算扯新布做個書包也是不成的,只能把舊得不能再穿的衣服拆了做。可是自家這情況,哪有不能穿的舊衣服呢?真到了不能穿的地步,也沒辦法再做書包了。
上學期她一直是沒有書包用的,她跟顧瑾玉和魏琳琅他們學的,放學前就把作業做完,不把書本往家裏帶。
前天是她生日,她爺送了一個藤編書包做禮物,今天正好用來裝竹蓀,乾淨又體面。
但藤編的東西嘛,做得再好也比不上供銷社賣的布包,這是所有人的共識。畢竟藤蔓滿山坡長着,這玩意兒又不費錢,不花錢的東西,既不當喫又不當喝,還真沒幾個人稀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