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烏紗巾,與酒客數人棹歌秦淮,往石頭訪崔四侍御《景定建康志》:舊傳秦始皇時,望氣者言,五百年後金陵有天子氣,於是東遊以厭之。乃鑿方山,斷長壟爲瀆,入於江,是曰秦淮。按《實錄注》:本名龍藏浦,其水有二源。一發自華山,經句容西南流,一發自東廬山,經溧水西北流,入江寧界。二源臺自方山埭,西注大江,分派屈曲,不類人工,疑非秦皇所開,或曰,方山西瀆直屬土山三十里是秦開,又鑿石硊山西,而疏決此浦,因名秦淮。《江南通志》:秦淮在江寧府上元縣東南,以秦始皇所開,故曰秦淮。有二源,一出句容縣之華山,一出溧水縣之東廬山,合流,由方山埭北流,西入通濟水門,南經武定、鎮淮、飲虹三橋,又西出三山水門,沿石城以達於江。胡三省《通鑑注》:石頭城在今建康城西二里。張舜民曰:石頭城者,天生城壁,有如城然,在清涼寺北覆舟山上。江行自北來者,循石頭城轉入秦淮。《六朝事蹟》:吳孫權沿淮立柵,又於江岸必爭之地築城,名曰石頭。嘗以腹心大臣鎮守之。《輿地志》雲:環七里一百步,在縣西五里,去臺城九里,南抵秦淮口,今清涼寺之西是也。諸葛亮論金陵地形雲:“鍾阜龍盤,石城虎踞,真帝王之宅。”正謂此也。昨玩西城月,青天垂玉鉤。1朝沽金陵酒,歌吹孫楚樓。忽憶繡衣人,2乘船往石頭。草裹烏紗巾,倒披紫綺裘。3兩岸拍手笑,疑是王子猷。4酒客十數公,崩騰醉中流。謔浪掉海客,5喧呼傲陽侯。6半道逢吳姬,捲簾出揶揄。7我憶君到此,不知狂與羞。月下一見君,三杯便回橈。8舍舟共連袂,行上南渡橋。興發歌《綠水》,9秦客爲之搖。雞鳴復相招,清宴逸雲霄。贈我數百字,百字凌風飆。系之衣裘上,相憶每長謠。
1鮑照《玩月城西門廨中》詩:“始見西南樓,纖纖如玉鉤。”
2繡衣,御史所服。詳見十一、十二卷注。
3紫綺,紫色綾也。古詩:“紫綺爲上襦。”
4王子猷雪夜乘舟訪戴安道事,見九卷注。
5《詩·國風》:“謔浪笑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