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歧王宅裏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一]。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二]。
這是大曆五年(七七〇)也就是杜甫死的這一年在長沙時所作。是杜甫絕句中最晚的也是最有名的一首。錢注:“《項羽紀》,徒義帝於江南,《楚辭章句》,襄王遷屈原子江南,是江南在江湘之間,龜年方流落江潭,故日江南。”《明皇雜錄》:“開元中,樂工李龜年善歌,特承顧遇,於東都(洛陽)大起第宅。其後流落江南,每遇良辰勝景,爲人歌數闋,座中聞之,莫不掩泣罷酒。杜甫嘗贈詩(即此首)”原注:“崔九,即殿中監滌也,中書令湜之弟也。”
[一]首二句寫過去的關係和承平氣象,是感慨的張本,岐王,唐睿宗之子,玄宗之弟孿宛。黃生雲:“二句俱藏一歌字。”
[二]二句極概括,有無限感慨。江南好風景。指山水說,即所謂“湖南清絕地”。多年老相識,一旦闊別重逢,又是在山明水秀的湖南,本該極端高興,然而卻碰着這樣一個不景氣的“落花時節”,這就只有使人掃興,以至感慨系之了。“落花時節”四字,彈性極大,彼此的衰老飄零,社會的凋弊喪亂,都在其中,不能看得太簡單,認爲杜甫只是在傷春。一“又”字,綰合過去和現在,構成尖銳的今昔對比,有“風景不殊”而世事全非之感。—黃生雲:“此詩與《劍器行》同意,今昔盛衰之感,言外黯然欲絕。見風韻千行間,寓感慨子字裏,即使龍標(王昌齡)供奉(李白)操筆,亦無以過。乃知公於此體,非不能爲正聲,直不屑耳。”衡塘退士(孫誅)雲:“世運之治亂,年華之盛衰,彼此之慘涼流落,俱在其中。少陵七絕,此爲壓卷。”這些評語都很精到。黃生所說的“字裏”,是指的虛字。按李端(大曆十才子之一)有《贈李龜年》詩云:“青春事漢主,白首人秦城。遍識才人字,多知舊曲名。風流隨故事,語笑合新聲。獨有垂楊樹,偏傷日暮情。”觀“白首人秦城”句,那麼這位老歌手後來曾回到長安,而杜甫則終於死在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