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畢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宋紀五十]起著雍困敦四月,盡屠維赤奮若十二月,凡一年有奇。
仁宗體天法道極功全德神文聖武睿哲明孝皇帝慶曆八年(遼重熙十七年)夏,四月,己巳朔,封曩霄子諒祚爲夏國主,以祠部員外郎任顓等爲冊禮使。
諒祚生甫三月,諸將未和,議者謂可因此時,皆以節度使命諸將,使各統所部,分弱其勢,冀絕後患。判延州程琳言:“幸人之喪,非所以示德,不如因而撫之。”知慶州孫沔亦言代喪非中國體,帝納其言,遂趣有司行冊禮。然議者頗惜其失機會。
參加政事丁度數請罷,御史何郯又言:“度列在三事,於茲累年,上無所益國體,下不能服人心,伏乞斷在不疑,退之以禮。”辛未,度罷爲紫宸殿學士兼輸林侍讀學士。以端明殿學士、權三司使明鎬參知政事。文顏博自貝州入相,數推鎬功,故度罷而鎬代之。
甲戌,以知永興軍葉清臣爲翰林學士、權三司使。
丙子,詔:“科場舊條皆先朝所定,宜一切無易。”時禮部貢院言:“四年,宋祁等定貢舉新制,會明年詔下,且聽須後舉施行。今秋試有期,緣新制諸州軍發解,但令本處官屬保明行實,其封彌、譽錄,一切罷之。竊見外州解送舉人,自未彌封、譽錄以前,多采虛譽,即試官別無請託,亦止取本州曾經薦送舊人,其新人百不取一。彌封以後,考官不見姓名,須實考文藝,稍合至公。又,新制,進士先試策三道,次試論,次試詩賦;先考策論定去留,然後與詩賦通定高下。然舉人每至尚書省,不下五七千人,及臨軒覆較,止及數百人,蓋詩賦以聲病雜犯,易爲去留,若專取策論,必難升黜。蓋詩賦雖名小巧,且須指題命事,若記問該當,則辭理自精。策論雖有問題,其間敷對,多挾它說,若對不及五通盡黜之,即與元定解額不敷,若精粗畢收,則濫進殊廣。所以自祖宗以來,未能猝更其制。兼聞舉人舉經史疑義可以出策論題目,凡數千條,謂之《經史質疑》。至於時務,亦鈔撮其要,浮僞滋甚,難爲考較。又舊制以詞賦聲病偶切之類,立爲考試,今特許仿唐人賦體,及賦不限聯數,不限字數。古今文章,務先體要,古未必悉是,今未必悉非。嘗觀唐人程試詩賦,與本朝所取名人詞藝,實亦工拙相半。俗儒是古非今,不爲通論。自二年以來,國子監生,詩賦即以汗漫無體爲高,策論即以激訐肆意爲工。非惟漸誤後學,實恐將來省試,其合格能幾何人!伏惟祖宗以來,得人不少,考較文藝,固有規程,不須變更,以長浮薄,請並如舊制。”故降是詔。初,詔外州發解到省,差官覆考。尋罷之,蓋慮因此或致抑退寒士故也。
遼復以武定軍節度使杜防爲南府宰相。
丙子,高麗貢於遼。
辛卯,置河北四路安撫使。初,賈昌朝判大名,已兼河北安撫使。至是以資政殿學士、給事中韓琦知定州,禮部侍郎王拱辰知瀛州,右諫議大夫魚周詢知成德軍,併兼本路安撫使。
御史何郯言紫宸不可爲官稱。五月,乙巳,詔改舊眨恩殿爲觀文殿,仍改紫宸殿學士爲觀文殿學士,班次如舊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