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李雨堂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話說狄青聽得潞花王將龍駒賞賜與他,心中大喜,拜謝道:“啓上千歲爺,既蒙惠賜,還要求賞一個駒名,未知可否?”
潞花王道:“此馬乃在月色光圓之下所得,即取名現月龍駒便了。”狄青聽罷,欣然下階,與衆侍臣站立,當時天色亮了,王爺吩咐,帶龍駒入後槽喂料。內侍領旨,牽駒而去。是日潞花王復詰詢小英雄道:“狄青,看你青年俊美,不意有此奇能,家中父母還存否?作何生理度日?幾時得到仙山,拜着老祖爲師?今朝降服了龍駒,免了園中忙亂,皆你之功力,明天奏知聖上,定有將賞。”狄青見問,即道:“啓稟千歲爺,小人祖上,原不是無名之輩,世籍山西太原府西河縣小楊村。祖父狄元,曾爲兩廣都堂。父親狄廣,官居總鎮。不幸相繼而亡。小人九歲便遭水難,母子分離,幸得仙師救至峨嵋山學藝,前後七載。上月七夕間,奉師命下山,一到汴京,自得親人相遇,豈知親人不見,反被奸臣謀害。”
當時潞花王還要再盤問他幾句,忽聞說太后娘娘請千歲爺進見。他一路走回宮內,喜欣欣的朝見母后娘娘。太后開言道:“王兒,方纔宮監報明,已經有一位英雄漢收服了妖魔。”
潞花王道:“臣兒稟知母后,此人年輕,武藝無雙,名喚狄青,山西人氏。他家原非下等之人,世代爲官,乃一位貴公子。又得仙師帶至峨嵋山學藝。這英雄果然收服龍駒,此皆韓吏部所薦。”狄太后聽了道:“此人名喚狄青,山西人氏麼?”潞花主道:“山西太原府西河縣小楊村人。”太后聽了,沉吟自語道:“我想小楊村地名,乃是我的家鄉,一村中沒有別姓,單有狄姓一家。且數年之前,只聞水漲山西,西河一縣,全然淹沒,料得我狄姓之人,盡遭水難,也未可知。莫非此少年英雄,從水中逃脫了不成?他又名狄青,有些蹊蹺。”便道:“孩兒,你可問他祖上父親名諱否?”潞花王想了一會,道:“兒也曾問過他,他說祖上名狄元,曾爲兩廣都堂。父名狄廣,官居山西總兵。”當時狄太后一聽此言,連說:“不錯!不錯!”言未畢,紛紛下淚,愁鎖雙眉,呼道:“王兒,速傳旨,令狄青進見。”潞花王不明其意,忙問:“母后傳他進見何事?”狄太后說道:“王兒呀,據他所言家世,乃是爲孃的嫡親侄兒了。
故要詢他一個明白。”潞花王聽了,反覺驚駭,說道:“既然如此,即宣呼他來,問個明白便了。”即傳旨召進狄青。太后娘娘坐於珠簾內面,潞花王坐於外邊,狄青膝行而進,跪倒宮前,不敢抬頭仰面。便有太監一名,傳言道:“狄青,太后娘娘問你,你是山西省人,哪一個府?哪一縣?哪一鄉?哪一莊?祖宗三代名諱,官居何職?母親何姓?如今在否?一一奏明上來。若有藏頭露尾,不免自取罪戾。”
當下狄青不語,暗想:這太后娘娘,盤問得奇怪,因何盤詰起我的家世來?但其中意思,吾難猜測,且說出真情來,若論是吉是兇,只得聽命於天了。於是將祖父母姓氏官職一一奏明。又說並無叔伯弟兄,止有長姐金鸞,早已出閣,次姐銀鸞,早已夭亡。太后娘娘聽到此處,便問道:“你既無叔伯弟兄,可有姑母否?”狄青答道:“姑母是有的,只幼時聞母親說,進入皇宮,早已歸天了。”太后娘娘聞言,暗暗慘然,淚珠滾滾,嗟嘆一聲。又暗思道:既說進入皇宮,爲何又說早已歸天了?於是又問道:“你既知姑母故世,死於何時?得何病症而死?”狄青道:“只爲先皇點選秀女,進朝時,小人年幼,不知詳細。至稍長時,只聞母親說,姑母進京之後,即已歸天。”
原來此段情由,上書已經敘明,當時被選進宮時,聖上將狄氏賜配八大王,孫秀暗中播弄,狄廣中其奸計,認真以爲妹子已死,故狄公子長成八、九歲,孟氏夫人也告知他姑母身死於進宮之後。如今狄青見問,即如是而對。狄太后聽了,一時也猜摸不出,但其餘說話,一一吻合。不覺肝腸欲斷,帶?目呼道:“狄青,你既是狄廣之兒,有何憑據?”狄青一想,便道:“稟上太后娘娘,小人有家傳血結玉鴛鴦一隻,幼年時,母親與我佩繫於身。曾記鴛鴦原有一對,雄的留下,雌的送與姑母進朝,但不知姑母故後,雌的落於何處。”太后帶淚,將身上所佩那隻雌的鴛鴦摘下,命狄青將雄的獻上來,仔細一看,真是一雙無異,一色無分。
太后娘娘看過此寶,傳旨命將珠簾捲起。狄太后珠淚盈腮,抽身出外,連呼道:“侄兒啊!”狄青見如此光景,登時發呆惶恐,伏倒塵埃,開言不得。早有潞花王見母后喚他侄兒,自然不錯的,即起立說道:“請起!”狄青道:“千歲,小人乃一介貧民,還祈不要錯認了。”太后娘娘聽了,帶淚雙手扶起狄青,呼道:“侄兒啊,老身即是你的嫡親姑母,您方纔說的家世一一相符,且有這玉鴛鴦爲證,不錯的了。何用疑惑,速速起來相見。”當下潞花王微微含笑對狄青道:“真是骨肉重逢,不期而會,皆由天賜,何必多疑?”即呼內侍備下香湯,侍狄爺沐浴,又命宮娥,取套衣冠。宮人啓稟:“千歲爺,不知用什麼服式與狄爺更換?”潞花王道:“即取孤的服式,與狄爺更換便了。”內監宮娥領旨去了。這裏太后娘娘手挽狄青,呼道:“我那侄兒,作姑母的今日與你相見,如見你爹孃一般。
喜得你長成,得延一脈,生得一表堂堂,威風凜凜,若非韓琦圓夢,逆龍作祟,今日怎能姑侄相逢?”狄青呼道:“千歲爺太后娘娘啊,吾實無姑母的,只恐錯認了。”狄太后言道:“你方纔說有姑母的,怎麼又說沒有,是何道理?”狄青道:“姑母原是有的。”太后道:“如今在何處?”狄青原要說出已經身故,但思她如此相認,又不好如此說,只得轉口道:“只是進宮之後,一直信息全無,不知詳細了。”太后呼道:“侄兒啊,我是你嫡嫡親親姑母,再無錯訛的了。我生身故土是小楊村,與你父身同一脈,我父官居兩粵都堂,有家傳玉鴛鴦一對。況我進宮之後,並無差池,山西那時進宮秀女,並無第二個姓狄的,我想來決無舛錯,你還疑惑不認麼?此時尚有巧合成對玉鴛鴦足以爲據,一些不差,雌的我所收拾,雄的你母謹藏,若非這玉鴛鴦,幾難相信了。”狄青暗忖,師父之言驗了,果有親人相見。於是連連叩首,呼道:“姑母大人在上,侄兒不孝,罪大如天。只爲侄兒九歲時,母子分離,六親無靠。後得王禪老祖救脫水難,在峨嵋山學藝七年,今朝不期而會,與姑母相逢,何異旱苗得雨,枯木逢春,實在不勝欣喜。”當時潞花王更喜形於色,上前拍拍狄青肩上道:“太后與你初見,弟不知是表兄,多有委屈,以後只以弟兄稱呼便了。”狄青道:“豈敢如此僭越,貴賤懸殊,決無此理。”潞花王道:“既是至親,何分貴賤!”狄太后道:“侄兒且起來,沐浴更衣,再行相見。”狄青領命,辭過太后母子,侍官領他沐浴慢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