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李雨堂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一翁一婿,慌忙急急步上橋欄一看,俯伏跟前,呼聲千歲。只爲狄青手插寶劍於地,頭已低下,是以龐洪、孫秀看不出臉面來,只見南清宮的燈籠,又是一般服式,自然是潞花王了。二人俯伏在地,呼道:“千歲,臣龐洪、孫秀見駕,願王爺千歲千千歲!”兩個侍官,平素也怪着二人,是時並不作聲,聽他跪在此地。兩個奸臣的膝兒跪得已疼痛了,實在不耐煩,又朗言道:“臣等護送千歲爺回府吧。”狄青醉中聞言,頭略抬一抬,二人一見,頓覺駭然,抽身而起。龐洪即呼:“賢婿,賢婿,你看此人容貌,並非潞花王。”孫秀道:“果不是潞花王,吾認得此人是狄青。”登時吩咐家丁,把火一照,喝令衆軍上前捉拿,早有侍官二人,阻擋喝道:“此人捉拿不得的,太后娘娘聞知,你們之罪還了得麼?”龐洪喝道:“他乃有罪之人,還敢穿此服式,冒充王爺,這是萬死不赦的罪,爲什麼捉拿不得?”侍官聽了,心中着急,大喝道:“此人乃是太后娘娘嫡親內侄,你們還敢動手麼?”龐洪大喝道:“休得胡說!”孫秀呼家丁,將三人一併拿下。兩名內監,看來不好,跑走如飛,一直迴歸王府內宮報知。
卻說狄青雖有英雄奇能,此時醉得麻軟如泥,糊糊塗塗,不知所以,故被他們緊緊縛定,還不知覺。於是數十個家丁,見他昏迷不醒,只得扛擡回衙。狄青一柄寶劍,也被龐府家丁拿去。方纔跑得兩箭之路,只見遠遠一對小紅燈籠,一乘小轎,坐着一位官員。龐洪是妄自尊大人,全無忌憚,在轎內命家丁喝問:“哪個瞎眼官兒,還不迴避麼?”原來此位官員,來得湊巧,乃是正直無私的包龍圖,夜來巡察地方,在此不期相遇。
他本非奉着聖上旨意巡查,皆因他勤於國政,不辭勞苦,自要查察,如有強惡頑民,乘夜搶奪,酗酒行兇等事,即要捉拿處治。當有張龍、趙虎稟道:“啓大人,這前面龐太師、孫兵部來了。不知爲什麼拿了一位王爺服式的人,請大老爺定裁。”
包爺聽罷,言道:“這兩人又在此作祟了!”吩咐與他相見,可將此位王爺放了綁。張龍、趙虎領命,上前叫道:“包大人在此,請龐太師、孫大人且祝”一見赫赫有名的包鍘刀,龐、孫兩府的衆家丁也自心驚,即拋了狄青,遠遠的走開。一旁董超、薛霸,已將狄青松綁扶定,孫秀、龐洪一見大怒,齊呼:“包大人哪裏來?”包爺道:“下官巡夜,稽察到此,二位哪裏來?”龐洪道:“去提督府赴宴回來。”包爺道:“老太師,爲何將這位王爺拿着?”龐太師道:“是什麼王爺,乃是一名逃兵狄青,冒穿王爺服式,假冒王爺。如今將他拿下定罪。”
包爺聽了狄青之名,暗思:前日將他開豁了罪名,後來又在教場題詩,幾乎死在孫秀鋼刀之下。前兩天聞家丁傳知,他力降狂馬,被龐府人邀去,不知今夜怎的穿了潞花王服式,又被他們拿下。原來狄青逃往韓府,又往南清官降龍駒,姑侄相會事情,包公尚還未知,當下心內猜疑,便開言道:“本官來稽察巡夜,那狄青是個犯夜小民,待我帶回衙中查究便了。”孫兵部呼包大人道:“這是逃兵小卒,應該下官帶回去的。”包公道:“你說哪裏話來,狄青兵糧已經大人革退了,還是什麼逃兵?只好算犯夜百姓,應該下官帶去。”孫秀道:“這人卻與你不相干,是我營下的革兵,休得多管!”包公道:“胡說!
這是下官犯夜之民,幹你甚麼?”龐洪道:“包大人太覺多招多攬了!這狄青非你捉捕,何必要你帶去?”包公道:“老太師不必多言爭論,一同去見駕,是兵是民,悉聽聖上主裁。”
龐洪聽了便道:“此話倒也說得不差。”三人都不回衙,逕往朝房來伺候聖上,按下慢提。
卻說王府的兩名內侍,跑回南清宮,進內報知。是時潞花王已安睡了,狄後孃娘尚未安睡,正與媳婦欣喜談論,一聞此話,心中驚怒,忙傳內監宣召潞花王。王爺聞言,心中帶怒道:“狄表兄爲人真是狂莽,你現今是王家內戚,不應夜出持刀殺這奸臣。如今偏偏又遇着這兩個冤家,被他拿去,孤不去解救,誰人替他出力?”太后道:“吾兒,你今不必往尋龐洪、孫秀,且親自上朝,往見當今,將此段情由剖奏明白。若要將我侄兒爲難,爲娘是斷不肯干休的。”潞花王道:“謹遵懿旨!”太后又道:“須對聖上說知,必要體諒我的面情,推恩封贈他一個王爵。”潞花王應諾。
當時已是四更將近,潞花王梳洗已畢,穿上朝服,用過蔘湯,嵌寶金冠頭上載,藍田玉帶半腰圍。上了一匹雪白小龍駒,三十六對內監跟隨,燈火輝煌引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