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李雨堂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羣臣朝罷回衙,俱各不表。單提國丈迴歸相府,自語道:只說幾個畜生易於翻倒,豈知這昏君心中不決,反差孫武往邊關查盤倉庫。你這昏君主意雖好,但這差官,已錯用了,孫武乃孫秀從弟,又是老夫的心腹,不免請他到來,囑咐而行,豈不善哉!想定主意,吩咐備酒席於曖香樓,然後差人請到孫侍郎,進相府拜見龐太師,二人即於曖香樓中對酌,細細商量一番。國丈道:“孫兄,老夫請你到來,非爲別故,一則與你餞行,二來有事相托。”孫武稱謝,又道:“不知老太師有何吩咐?”國丈道:“狄青乃老夫不喜這人,又與你哥哥和胡坤二人切齒深仇,孫兄諒所深知。”孫武道:“晚生也深知的。”國丈道:“幾番下手算計,不獨害他不成,反被他取高官,封顯爵,又得此重大戰功。這冤家如此得意,實是孫、胡二人不甘心的。即楊宗保身居二十六、七載邊關元帥,眼底無人,不看老夫在目中,從無一些孝敬送來,私囊獨飽,亦是容他不得。
你是我的心腹厚交,今日聖上差你到邊關,古言明人不用細說,”國丈說到此處,孫侍郎即打了一拱道:“此事都在晚生身上。”國丈笑道:“孫兄乃明白之人,我亦不用多言,只消回朝如此如此,便可收拾此黨。”孫武連連應諾,再復把杯一刻,至晚辭別而回。道經孫兵部府,順即進內,談說之間,孫兵部與龐國丈不約同心。是日胡坤亦在孫府把盞,心中大悅,總要算計狄青、楊宗保二人。孫武見二人如此,即說:“龐國丈方纔已說過,小弟自必當心,決不差誤。”孫秀道:“若得如此,愚史感激無涯。”孫武道:“哥哥,弟兄之間,些小之事,何足介懷。”孫、胡二人聽了大悅,孫武告別回衙,打點動身。
不表孫武出京,且說邊關齎本官尚在汴京,將楊元帥、狄欽差各書,分頭送達,還有一書要送包待制,豈期包拯在陳州賑饑未回,故將書投送包府。是日韓爺將楊青來書展閱,果然狄青功勞浩大,只恨龐奸賊興此風波,主使沈氏叩閽。當日備酒款了差官,又修書一封,帶回邊關,說明欽差孫武到邊關明查倉庫,暗訪失征衣的緣故。
再言天波無佞府佘太君是日接得邊關來書,與孫媳穆氏及衆夫人等,拆書一看,方知狄青初到,即殺退敵兵,衆位夫人一同羨美,不用煩述,然佘太君與衆夫人俱不上朝,故不知孫武奉旨出京之事。
又說南清宮狄太后得接侄兒回書,母子大喜,難得建此大功。那潞花王是朔望上朝,故今沈氏叩閽與孫武出京之事,也不得而知。
此言不表,再說龐國丈、馮太尉這天接了幾封密報,方知潼關馬應龍被神聖所誅,說出他用計惡處。馮太尉不知其故,只龐國丈心下大驚,二人不敢陳奏聖上,即私放一官赴任潼關總兵。
不表二奸欺君昧法,卻說邊關楊元帥見狄青力退敵兵,除滅五將,解了邊關重圍,一心敬重他乃當世英雄,國家有賴,隨時設宴款敘,每日談論軍機,覺得兩相投契。忽一天齎本官回關,元帥細問,聖旨緣何不下?齎本官回稟道:“朝廷未有加封拜帥旨意,但不日之間,卻有欽差孫侍郎到關盤查倉庫。”
元帥道:“孫侍郎到關盤查倉庫麼?本帥守關二十餘年,從未有人盤查倉庫,莫非又是奸臣的計謀?”齎本官又將韓爺的回書送與楊青,然後叩辭元帥而出,楊青將書拆展,細細看明,冷笑道:“可惱龐洪老賊,弄此奸謀惡計,將此美事又弄歪了。”細細說知三人,元帥道:“縱有欽差到來,我何畏哉!
況倉庫歷年無虧,豈畏盤查?”範爺道:“這孫武乃孫秀族弟,龐洪心腹,料這老賊定然有計作弄,他亦必需索金帛。回京復旨,只言失征衣是真,李成父子冒功是假,我衆人亦不在朝與辯,必中奸計。不妙了!須要預早打算,不着他圈套爲高。”
元帥道:“禮部大人才高智廣,如何打算纔是?”範爺冷笑道:“只略用半點小功夫,可先將倉庫封固,只說錢糧虧空過多,要求欽差回朝周旋。想孫武乃貪婪財帛小人,送他三、五萬銀子,求他在萬歲駕前,只言倉庫無虧無缺之語。孫武得了銀子,自然應允,待他轉身後,預差一精細將軍,在前途埋伏拿下,以贓銀爲徵,備本劾他。他即陳奏李成冒功是假,失征衣是真,聖上也不準信,自然扳頂出龐洪來,此爲詐贓據贓之計,未知元帥尊意何如?”元帥聽了笑道:“範大人智略高明,非人所及,所慮者,孫武倘然不上此鉤,如何再處治這奴才。”範爺道:“定然中計的,老夫穩穩拿定他。”狄爺點首道:“這衆奸臣見了財帛,豈肯放脫,元帥休得過慮。”言談已畢,時已日落西山,堂上安排夜宴,四人就席把盞。範爺又道:“孫武一到關,即依計而行,但焦廷貴跟前說明不得,倘被他癡癡呆呆,泄漏機關,事便不成了。”元帥道:“範大人高見!”是夜不表,次日元帥發令,將倉庫悉皆封固,不許私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