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費只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那女子道:"小女叫做賽紅線,是從家師習藝。家師現居臨安天目山,說是與尤爺有舊,尤爺辜負了他。他本要來訪尤爺,後來爲着情慾糾纏,決非了局,況且尤爺官運不過兩年,那時自然在天目山相會。現在叫我遠寄此箋,一問尤爺的起居,二看尤爺的情誼。家師大衆稱他環師,女弟子倒也不少。"悔庵怔了一怔,說:"不是瘦瘦的身段,汪汪的眼睛,高高的顴骨,彎彎的眉毛,頎身纖足的模樣麼?"女子道:"正是。"悔庵提起筆來,在箋背寫了一詩道:那有閒情感舊時?浪遊今已鬢成絲。
都應歷盡紅塵劫,尋到梅花夢後思。
寫畢遞與女子道:"這便是回書呢。"那女子飄然一瞥,已掠屋角檐牙而去,閽人、僕人都看呆了。其時日已加巳,萬里無雲,長天一色中,現着些子黑點,漸高漸遠,倏忽已不見了,大衆一鬨散去。悔庵自言自語道:"不料環兒已跳出火坑,現成一朵青蓮花了。我這生死書從,浮沉宦海,還比她不過呢!
她的詩怨而不怒,真覺令我慚愧。我年紀也老了,看得這些王公貝勒,暱比優伶,交通宦寺,也非國家之福。我盡好丟了這副冠服,向天目山營個生壙,娛我暮景,尚有何處情天,何處綺障呢?"原來悔庵與環兒,在那少年時節,卿卿我我,未免有情。
環兒在蘇州滄浪亭西,構了小樓一角,悔庵卻盤桓晰夕,形影不離。第一次被召入都,環兒猶送別河干,預期後約,正是春草碧色,春水綠波的時候。到得悔庵從永平回裏,已是桃花人面,不勝崔護重來之感了。那知環兒在蘇州守着悔庵,等得青鸞信杳,黃犬音乖,想到毗盧庵裏度那粥鼓齋魚的歲月。偏是庵里老尼,懂得劍術,看環兒有點俠氣,把衣鉢便傳授了她,叫她在天目山毗盧庵住持、環兒弟子十餘,最好的便是賽紅線,賽紅線傳與呂四娘。環兒俗念雖捐,愛根尚在,故有這番舉動。
倒是悔庵被她警悟過來了,天天憤時嫉俗,便撰了一聯道:世界小梨園,率帝王師相爲傀儡;二十四史,演成一部傳奇。
佛門大施濟,收鰥寡孤獨作比邱;億萬千人,遍受十分供養。
康熙知道,召問悔庵,此聯出於何典?悔庵回奏道:"梨園小天地,是虞長孺語。佛門者朝廷之養濟院,是陳眉公語。
臣卻不敢杜撰。"便叩頭請老。康熙始終保全他,準他原官休致。他還到蘇一轉,果然向天目山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