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費只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上回說到王狀元未第時候,曾經有過佳遇。這個人卻是榕林校書,名叫紅玉,卻負着一時盛譽,同王狀元算是一才一貌。
王狀元表字可莊,那年僑寓鷺江,還見青矜一領,然一筆歐陽率更的楷法,早料他百花頭上,定佔元魁。況且品貌端嚴,文章爾雅,紅玉憐卿憐我,真是形影不離。可莊得此解語花兒,妝閣盤桓,幾欲溫柔終老,有時連書院考課,也攜着筆墨、書籍,到紅玉處來繕寫。紅玉看他馬工枚速,兼擅其長,這第一仙人,預許是狀元夫婿。只是功名未遂,不好輕議委身,那一點芳心,早印在可莊身上。可莊也很有意思的,礙着新婚未久,難以遽置小星,這繾綣情絲,卻是牢牢縛定。可莊原是閩縣的人,每論到隆武淪亡,延平割據,後來外人闖入,海禁大開,對着潮湖、臺灣的情形,不免深抱杞憂,要想彌補列朝的缺失。
每到酒酣耳熱,他總念那蔣鉛山《冬青樹傳奇》裏的詞道:半壁江山世界,一生忠孝情懷。天地難知,科名有愧,竊喜高堂健在。誰挽風雲銷戰壘?自把笙歌勸壽杯,乾坤無限哀。
紅玉勸他不要發這牢騷道:"你是玉堂金馬裏的人,將來珥筆簪毫,承明侍從,用不着這疆場烽火的話頭。"可莊道:"你等知道什麼?你看京裏國疑主少,文恬武嬉,雖然滿眼昇平,外患只在肘腋。如今日本島國,也來立約通商了。朝鮮與日毗連,蠶食鯨吞,不俟終日,那東三省祖宗發祥的地方,還能不受影響嗎?我是想立功異域,學那班定遠、傅介子,否則亦當學韓蘄王,進則忠勇,退則清涼。你是名叫紅玉,能夠像金山樑夫人桴鼓助戰嗎?"紅玉道:"待你掌了兵符,我來替你擊鼓罷。"這年可莊進京,做了落第狀元,留都再試。等到丁丑臚唱,竟着先鞭,從北京衣錦還鄉,便去親訪紅玉。紅玉靘妝都麗,歡迎這如意郎君。這班就地紳商,都想聯絡可莊,不能不仰攀紅玉。管絃絲竹,醉月坐花,可莊在得意之中,提起筆來,在壁上題着一絕道:憂樂斯民百感縈,尊前絲竹且陶情。
願傾四海合歡酒,聊學文山前半生。
題罷擲筆而起。紅玉有點不以爲然,暗想:"詩句蕭颯,像是亡國的聲音。一個'且'字,一個'聊'字,仍不脫愁悵的口氣,恐怕貴而不壽呢。"因此紅玉便有退志。可莊也爲着假期將滿,匆匆北上,但與紅玉留個後約。
誰知到得都中,這首詩已傳遍通國,有人想借此彈劾。他說:"我學的是文山前半生,後半生我敢言嗎?"大衆因他有這解釋,便不同他爲難。他卻從翰林院,直南書房,屢東文衡,年紀還只三十餘歲。起初同紅玉每月通一兩封信,漸漸雁稀魚杳,可莊也莫名其妙。到得丁艱回籍,託人致意紅玉,紅玉早門前冷落,別嫁商人了。可莊回想前情,不無傷感,從此專心國事,不復再問綺緣。然以哀樂中年,無從陶瀉,竟得了疝氣的症候,京中地氣高燥,時發時愈,也並不十分厲害。
後來出簡江蘇遺缺知府,旋補鎮江。可莊本想揚歷清華,洊升卿膩,不道一麾出守,來綰銅符,誦袁簡齋"清華曾荷東皇寵,飄泊原非上帝心"兩句,又加了一點抑鬱。既然到了鎮江任所,卻是潔身自好,勤政惠人,執法如山,愛民如子。上游調署蘇州首府,口碑載道,一片循聲。偏是這班衙蠹胥奸,看得本官如此清廉,他們也無從樂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