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費只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繆供奉定了粉本,漸漸渲染丹青,密縷細針,一筆不苟。
畫成獻與老佛爺,適值皇后瑾妃在側,老佛爺道:"繆先生八幀畫,不露出我等面目,纔算神妙。不然,怕不是一羣難民嗎?
我是老了,這便好算得紀念。繆先生每幀後面,都要題篇記,你叫侄兒做罷。你仍寫了精楷。表好以後,我傳皇后,皇后再傳媳婦兒,不要喫苦不記苦呢。"繆供奉自然遵旨,閒着替老佛爺畫幾幅畫兒。老佛爺同他有說有笑,宮眷們更加喜歡他和氣,他在宮裏略無拘束,人人認得他繆先生。
這年老佛爺籌辦七旬萬壽,外面極情裝點,連這些公使夫人,都約定到海宴堂恭祝。老佛爺對着繆供奉道:"滿洲婦人的大妝,你想見過了。只你漢婦的大妝,連我都未一見,朝珠補服,算不來是大妝。"繆供奉道:"漢婦大妝,不過鳳冠霞帔。"老佛爺道:"他們來賀壽這天,你可穿了進來。"繆供奉也是一句空話,竟弄到自己身上,倒也無可辭謝。只得頂着鳳冠,披着霞帔,束着朝裙,下面又系纖趾,腳輕頭重,連站都站不穩,勉強向老佛爺行禮。老佛爺笑不可仰,叫他立在廊下,跟着宮眷接客。起初幾個福晉、格格,大半廝熟的,不過說:"繆太太如何這樣?"有的說:"漢人應該如此。"有的說:"老佛爺同他玩笑。"只有西國婦女,捏捏他的鳳冠,翻翻他的朝裙,只恨不曾帶得攝影機,將他留個模樣。繆供奉一日忙下來,真是目昏頭脹,偏有些羨慕他的,說道:"天恩高厚,聖眷優崇。"這不是事非經過不知難嗎?老佛爺朝賀地方,大都改了裝飾,用着什麼電燈、電扇及留聲機,只是演劇以外,又添出雜劇、秧歌。記得有人分詠道:薄霧籠煙月未升,頤和殿角隱層層。內官走馬開金鑰,萬盞齊明電氣燈。
豐潤杭州便面嬌,內宮舒捲嫩涼招。殿頭電氣雖清暑,適手終輸五葉雕。
笙歌初罷晝簾沉,百戲紛陳鬥蕙心。新制留聲機匣妙,花前不按八音琴。
西狩歸來奏管絃,笙歌不減太平年。梨園供奉均三品,但恨無過小叫天。
雜劇紛陳總濫觴,十翻鼓急似奔瀧。秧歌獨博慈顏喜,迭就新聲字字雙。
萬壽演劇這盛典,婦女入座聽戲,照例只有王公福晉、夫人、格格等,不知怎樣夾入個漢妝女子。左顧右盼,頗爲驕倨。
大衆叫他李大姑娘,說是總管李蓮英的妹子。論這李蓮英在內當差,爲時已經長久,有人說他曾爲皮匠,有人說他私販硝磺,所以叫做皮硝李。總之河間府例出太監,太監有什麼好人?蓮英機警善辯,老佛爺非常寵愛。先在梳頭房伺候,蓮英將滿俗叉子髻,翻成新樣,平分兩把,後垂燕尾,較昔增高寸許。老佛爺賞識得很,滿婦便爭相摹仿。後來蓮英升做總管,老佛爺的風鬟雲鬢便委託妹子進宮梳掠。李妹的來意,名雖爲着梳頭,卻想乘閒得幸光緒,學那李延年的故事。哪知光緒比不得咸豐、同治,溺情聲色,對着李妹異常疏淡。李妹見不是路,只好掉轉來巴結老佛爺。老佛爺因兄及妹,有時還叫他在旁侍膳。舊例后妃都不賞坐,卻叫李妹小杌側坐,說:"你等是滿妝,不坐無妨。他是漢妝纖足,不耐久站。"因之宮人都稱他李大姑娘。大姑娘除卻老佛爺外,連皇后、瑾妃,都不在眼。宮眷是人人側目,只是奈何他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