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不題撰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不說那武三思恨狄公阻撓其事,且說刑部尚書,自從武承嗣開缺之後,武后恐別人接任,不能仰體己意,當即傳旨命許敬宗補授。此人乃是杭州新城縣人,高宗在時,舉爲著作郎之職,其後欲廢王皇后,立武則天爲正宮,衆大臣齊力切諫,他說:"田舍翁勝十斛麥,尚欲更新婦。天子富有四海,立後廢一後,有何不可?"高宗了聽了此言,便將武則天立爲皇后。
從此武后專權,十分寵任,凡朝廷大事,皆與敬宗商議。敬宗遂迎合意旨,平日與武張二黨,狼狽爲奸,不知害了許多忠臣。
此時爲了刑部尚書,也是武后命他照應懷義的意思。現在將劉偉之發在他部內,當時回衙,便將武承嗣所奏一干人,帶回部內,一時未敢審訊。等至晚間,私服出了衙門,來至武三思府內,家人傳稟進去,頃刻在書房相會。敬宗開言問道:"貴皇親,今日所奏,已是如願所償。將他斬首,又爲這老狄無辜牽誣貴皇親身上,致將此事挽回。但此事命下官承審,特來與皇親商議,如何方令劉偉之供認?"武三思道:"大人在上,已非一日,可知此事不怕欽犯狡賴,惟是狄仁傑阻撓太甚。必得如此如此,不與他知道,然後方得行事。"許敬宗道:"此言雖是,但聖上面前,如何則行?"武三思道:"聖上此時已是悶恨非常!早朝之事,正是舍弟昨晚進宮,說明緣故。大人能如下官辦法,這事便無阻撓了。"當時又將薛敖曹之事,說了一番。許敬宗自是答應。
次日一早,敬宗也不上朝,天明便齊傳書差,在大堂審案。
將劉偉之、蘇安恆一干人,分別監守,自己升了公座,先將劉偉之提來。偉之見是敬宗,知道這事定有苦喫,此時已將自己的性命置之度外,因是皇上的法堂,不能不跪。當時敬宗在上言道:"劉大人,你也是先皇的舊臣,你我同事一君,同居一地,今日非下官自抗,高坐法堂,只因聖上旨意,不得不如此行事。所有同謀之事,且請大人從實供來,免得下官爲難,傷了舊日之情。"劉偉之高聲答道:"在官言官,在朝言朝,大人是皇上欽差,審問此事,法堂上面,理宜下跪。但是命下官實供,除了一片忠心,保助唐皇的天下,以外沒有半句的口供。
那種誣害忠良,依附權貴,將一統江山,送與亂臣賊子,劉某恨不得將他碎屍萬段,豈有誤反之理?大人既看舊日之情,但平心公論便了。"許敬宗笑道:"這事乃聖上發來,何能如此含糊復奏?昨日在朝,說聖上傷了母子之情,太子受屈,百姓怨望,這明是你心懷不憤,想帶兵入宮,廢君立嗣,不便出諸己口,故供旁人措詞。可知此乃大逆不道之事,若不審出實供,本部也有處分,那時可莫恨下官用刑了。"這番話,說得劉偉之大罵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