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不題撰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朱工部同衆官觀看良久,嚇得目瞪口呆,道:"本院只道是淮水泛溢,與黃河堤壞相同,似此洶湧,何策能治?"衆官你我相視,默然無言。又見東北上濤浪捲起,互相沖擊,有數十丈高。朱公道:"這是何處?"泗州知州上前稟道:"這是淮、黃合流之所,兩邊渾水,中間一線分開,原不相雜;如今淮水勢大,衝動黃河濁水,故衝起浪來相擊。"朱公道:"似此如之奈何?"衆官道:"大人且請回衙門再議。"朱公同各官下山。時日已過午,見山腳下金光焰焰,瑞氣層層。朱公問道:"那放光是甚麼?"巡捕官稟道:"是大聖寺寶塔上金頂映日之光。"朱公道:"大聖寺是何神?"巡捕道:"是觀音化身,當年曾收伏水母的。"朱公道:"既然有此神靈,何不到寺一謁。"隨行儀從竟到寺中。本寺僧人聞知,便撞鐘擂鼓,前來迎接。衆官俱下轎馬,同入寺內,果然好座古寺。有詩爲證:古寺碑題多歷年,澄湖如練倚窗前;寒雲自覆金光殿,蔓草猶侵玉乳泉。
竹隱梵聲松徑小,門迎嵐色石橋連;龜山一派橫如案,永鎮淮流蔭大千。
朱公走到二門內,見兩行松翠陰陰,無數花香馥馥,正中一座寶塔,礙日凌霄,十分雄壯,但見:七層突兀在虛空,四十門開面面通;卻怪鳥飛平地上,自驚人語半天中。
聲傳梵鐸風初起,光射清流燈自紅;水怪潛藏民物泰,萬年佛力鎮淮東。
朱公上殿焚香,同各官下拜,禮畢,寺僧獻茶。廊下來看碑記,上載著:"唐時水母爲災,觀音化身下凡,往黃善人家投胎。後來收伏水母。"朱公忽自猛省道:"本院當日在河工時,曾有個宿遷縣縣丞,姓黃,亦是敝府人。彼時河決,劉河臺百計難塞,多虧此人奇計築完,如今不知可在否?若訪得此人來應用,或可成功。"揚州道道:"現在只有高郵州州同,姓黃名達,是吉安人,管河甚是幹練,不知是否?"朱公道:"正是黃達,那人生得修長美髯。"揚州道道:"正是長鬚。"朱公道:"侍本院行牌,調來聽用。"遂上轎回院,各官皆散。
朱公隨即發牌調高郵州州同赴轅聽用。
且說那黃州同,乃江西吉安人,母夢白獺入懷而生,生來善洑水,水性之善惡,一見便知。他由吏員出身,自主薄升至州同,治高寶河堤有功,一任六年。士民保留,故未升去。一聞河院來傳,隨帶了從人竟往泗州來。一路無詞。
到了泗州,便在大聖寺住下。次日上院叩見,朱公見是他,便十分歡喜道:"一別數年,丰姿如舊,揚屬各上司個個稱讚,可賀可羨。"立著待了一杯茶。部院體統,即府佐也不待茶,這也是十分重他。朱公遂將治水之事,一一對他說了。黃達稟道:"如今淮水洶湧,與黃水合流,汪洋千里,且牽動九道山河之水,勢甚猖獗,急切難治,須求地理圖一觀,或原有故道可尋,或因地勢高下,再行區處。"朱公邀至後堂,命他坐了,門子捧過文卷,乃是黃河圖、淮河圖、盱眙等志。一一看過。
上面大青大綠,畫著河道並村莊店鎮,皆開載明白。查得淮、黃分處,原有大堤,名爲高家堰。由淮安楊家廟起,直接泗州,共有五百七十里,乃宋、元故道,久不修理,遂至淹沒。朱公道:"既有舊堤,必須修復。"黃達道:"恐陵谷變遷,水勢洶湧,難尋故道。"朱公道:"堤雖淹沒,必有故址可尋。築堤之事,再無疑議,專託貴廳助理。"命擺飯留食畢,黃達叩謝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