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不題撰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詩曰:斜陽明滅浮雲卷,叩閽誰燭忠臣怨。惟有黔黎不死心,涇渭照然難爲掩。志抒丹、豈稱亂,一呼直落奸雄膽。手揕附勢徒,口指奸雄呼。朝廷三尺自有法,曷爲肆把忠良屠。一身拼共賊臣死,爲國除奸事應爾。剩取猩猩一寸丹,染上霜毫耀青史。
話說錦衣官校領了差,見江、浙、閩都是好地方,一個個磨拳擦掌的,想要覓個小富貴回去。分頭下來,早有一起先到江陰。此時李御吏早已知道了,拜別父母道:"孩兒此去,或邀天幸君恩,得以生還,望勿憂慮。"先安慰了父母妻子,然後向衆親友作別,道:"李某論劾權黨,遞奪而歸,原圖喜燕雍睦之樂,不料禍不旋踵。此去多死少生,一死報國,人臣之分;只是父母深恩未報,反不得如鳥反哺,於心歉然。幸而有兄有子,不乏奉事之人,我也可放心前去。"親友聞之,盡皆流涕。李公反絕無愁慘抑鬱之容,乃作詩別友人徐元修曰:相逢脈脈共悽傷,訝我無情似木腸;有客衝冠歌楚些,不將兒女淚沾裳。
其二:南州高士舊知聞,如水交情義佛雲;他日清時好秉筆,黨人碑後勒移文。
又別妹丈賀說茲曰:莫說蒼蒼非正色,也應直道在斯民;憐君別淚濃如酒,錯認黃梁夢里人。
親友們安尉了一會,都回去了,他只留好友徐元修在書房同宿,逐日談論詩文,不及家事。父母叫他內裏去宿,他也不肯,恐對家人婦女哭泣之狀,方寸要亂。他竟一無所顧。及至縣尊到門,他便挺身就道,止同一個表兄飄然長住。終日路上吟詩作賦,每得佳句,便擊節歎賞,全無一點愁苦的光景。途中又作《述懷詩》一首,道:便成囚伍向長安,滿目塵埃道路難;父母驚心呼日月,兒童洗眼認衣冠。
文章十載虛名誤,封事千言罪業彈;寄語高堂休苦憶,朝來清淚飽盤餐。
又過丹陽道中作:已作冥鴻計,誰知是僚民;雷霆驚上下,風雨泣孤臣。
憂患思賢聖,艱難累老親;生還何敢望,解網羨湯仁。
詩句甚多,不能遲述,無非思親、念友、咎已、望君之意。
這也不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