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折 (第2/2頁)
關漢卿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旦兒雲)我柳翌且歸林下,明日再來問禪。(下)(長老雲)上告我師和尚,柳翠在東廊下坐化了也。(正末雲)老僧引着柳翠,駕起祥雲,見俺世尊去來。(下)(行者做驚科,雲)好是奇怪,難道這香積廚下風魔和尚倒是個活佛不成?我如今不喫齋了,也學他喫酒喫肉、尋個柳翠來度他去。(長老雲)誰想聖僧羅漢,度脫柳翌歸空去了。(偈雲)真僧出世下人天,指引迷人度有緣。眼看一片祥雲裏,知是天花墮那邊。(下)(觀音領善才上,雲)我南海觀世音菩薩,着月明尊者度脫柳翠去,這早晚敢待來也。(正末同旦兒上,雲)菩薩,我月明尊者度脫的柳翠來了也。(觀音雲)柳翌,因爲你枝葉觸污微塵,罰往人世,填還宿債,今日月明尊者引度你歸空了麼?(旦兒雲)菩薩稽首。弟子省悟了也。(正末雲)柳也,聽我佛的偈。(偈雲)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唱)“鴛鴦煞”撇下這人相我相衆生相,出離了生況死況別離況。駕一片祥雲,放五色毫光,唱道是佛在四天,月臨上方,才得你一縷陰涼,和桂影長相向,伴着這寶蓋香幢,再不許春日遊人到來賞。
(觀音雲)柳也,你聽者。(偈雲)出人寰脫離災障,拜辭了風流情況。三十年墮落塵緣,忙追遣月明和尚。再休題舞依依嫋娜輕盈,翠巍巍嬌柔模樣。畢罷了愛慾貪嗔,同共到靈山會上。(同下)題目顯孝寺主誦金經正名月明和尚度柳翠§§尚仲賢尚仲賢,元代雜劇作家,他的生活年代,約在元世祖中統前後。真定(今河北正定縣)人。曾任江浙省務提舉,後棄官歸去。工曲,其所作雜劇今知有十一種,現存《柳毅傳書》、《氣英布》、《三奪槊》三種。《歸去來兮》、《越娘背燈》、《王魁負桂英》僅存殘篇(見趙景深先生《元人雜劇鉤沉》)。又有人認爲《單鞭奪槊》亦爲尚仲賢所作,因爲元·鍾嗣成《錄鬼簿》在關漢卿名下有一本《介休縣敬德降唐》雜劇,尚仲賢名下有一本《尉遲恭單鞭奪槊》雜劇,明代臧晉叔編《元曲選》時,在這本《單鞭奪槊》下,署“元尚仲賢撰”,並注稱“一作《三奪槊》”,從而給人造成許多麻煩。現將尚仲賢的《三奪槊》和這本《單奪槊》作一比較,其故事可以說完全兩樣。從內容及“題目、正名”看,《三奪槊》才真正是尚仲賢的作品,而《單鞭奪槊》,就內容及風格,正好是《錄鬼簿》關漢卿名下的那本《介休縣敬德降唐》雜劇。另外也是園所藏的一本《尉遲恭單鞭奪槊》雜劇抄本,署名“關漢卿撰”,並跋雲“《太和正音譜》名《敬德降唐》”,亦可以證明《單鞭奪槊》確非尚仲賢撰,而是關漢卿的作品。
尚仲賢的作品風格,《太和正音譜》用“山花獻笑”四字加以概括。鄭振鐸先生在他的《中國文學史》裏則作了如斯評價:“仲賢善於寫英雄,他寫的尉遲恭及英布,都是虎虎有生氣的”。
除此,尚仲賢筆下的神話劇,在元雜劇裏也可以說是別具一格,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像《柳毅傳書》,作者把錢塘君與涇河小龍的一場搏鬥,通過第三者電母之口,描寫得神奇怪譎,色彩斑斕、變幻無窮,從此開了我國神話劇的先聲。同時作者又極善於刻劃人物性格,如龍女的善良多情,柳毅的見義勇爲,錢塘君的嫉惡如仇,涇河小龍的驕縱無理等等,無不個性鮮明,顯示了作者繪事狀物、塑造人物形象的非凡才能。
§§尉遲恭三奪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