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趙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趙子曰:《詩》雲允文允武,《書》稱乃武乃文。孔子曰:君子有文事,必有武備。《傳》曰:天生五材,民並用之,廢一不可,誰能去兵?黃帝與蚩戰,顓頊與共工爭,堯伐驩兜,舜伐有苗,啓伐有扈,湯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紂,漢高有京索之戰,光武興昆陽之師,魏動官渡之軍,晉平吳之役。故《呂氏春秋》曰:聖王有仁義之兵,而無偃兵。《淮南子》曰:以廢不義而授有德者也。是知取威定霸,何莫由斯?自古兵書,殆將千計。若不知合變,雖多,亦奚以爲?故曰:少則得,多則惑。所以舉體要而作《兵權》雲。
出軍第一夫兵者,兇器也;戰者,危事也。兵戰之場,立屍之所。帝王不得已而用之矣。
故曰:救亂誅暴,謂之義兵,兵義者王。敵加於己,不得已而用之,謂之應兵,應兵者勝。爭恨子故,不勝慎怒者,謂之忿兵,兵忿者敗。利人土地寶貨者,謂之貪兵,兵貪者破。恃國之大、矜人之衆,欲見威於敵,謂之驕兵,兵驕者滅。是知聖人之用兵也,非好樂之,將以誅暴討亂。
夫以義而誅不義,若決江而溉螢火、臨不測之淵而欲墮之,其克之必也。所必優遊恬泊者何?重傷人物。故曰: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不以德來,然後命將出師矣。
夫將者,國之輔也,人之司命也。故曰:將不知兵,以其主與敵也;君不擇將,以其國與敵也。將既知兵,主既擇將,天子居正殿而召之曰:社稷安危,一在將軍。今某國不臣,願煩將軍應之。乃使太史卜齋擇日,授以釜鉞。君入太廟,西面而立,將軍北面而立。君親操鉞,持其首,授其柄,曰:從是以上至天者,將軍制之。乃復操柄授與刃,曰:從是以下至淵者,將軍制之。將既受命,拜而報曰:臣聞國不可從外理,軍不可從中御,二心不可以事君,疑志不可以應敵。臣既受命專釜鉞之威,臣不敢還諸。乃辭而行,鑿凶門而出。故《司馬法》曰:進退唯時,無曰寡人。《孫子》曰: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古語曰:閫以內,寡人制之;閫以外,將軍制之。《漢書》曰:唯聞將軍之命,不聞天子之詔。故知合軍聚衆,在於閫外,受推轂之寄,當秉旄之重,無天於上,無地於下,無敵於前,無君於後,乃可成大業矣。故曰:將能而君不御者勝。此之謂也。
練士第二夫王者帥師,必簡練英雄,知士高下,因能授職,各取所長,爲其股肱羽翼,以成威神,然後萬事畢矣。
腹心一人;謀士五人,天文三人,地形三人,兵法九人,通糧四人,奮威四人;鼓旗三人,股肱四人,通材三人,權士三人,耳目七人,爪牙五人,羽翼四人,遊士八人,術士二人,法算二人,方士二人。
軍中有大勇敢死樂傷者,聚爲一卒。有勃氣壯勇暴強者,聚爲一卒。有學於奇正,長劍雕弧、接武齊列者,聚爲一卒。有破格舒鉤、強梁多力,能潰破金鼓、絕滅旌旗者,聚爲一卒。有能逾高超遠、輕足善走者,聚爲一卒。有故王臣失勢、欲復見其功者,聚爲一卒。有死罪之人、昆弟爲其將報仇者,聚爲一迕。有貧窮忿怒、將快其志者,聚爲一卒。有故贅婿入虜、欲昭跡提名者,聚爲一卒。有辯言巧辭、善譭譽者,聚爲一卒。有故胥靡免罪之人、欲逃其恥者,聚爲一卒。有材伎過人、能負重行數百里者,聚爲一卒。
夫卒強將弱曰弛,吏強卒弱曰陷,兵無選鋒曰北,必然之數矣。故曰:兵衆孰強?士卒孰練?知之者勝,不知之者不勝,不可忽也。
結營第三太公曰:出軍征戰,安營置陣,以六爲法。將軍自取九天之上,竟一旬,復徙開牙門;常背建向破,不飲死水,不居死地,不居地柱,不取地獄,無休天竈,無當龍首。故曰:凡結營安陣,將軍居青龍,軍鼓居逢星,士卒居明堂,伏兵於太陰,軍門居天門,小將居地戶,斬斷居天獄,治罪居天庭,軍糧居天牢,軍器居天藏。此謂法天結營,物莫能害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