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卻說金陵丹陽郡,地名黃堂,有一女真字曰嬰,潛通至道,忘其甲子,不知其幾百年歲。鄉人累世見之,齒髮不衰,容貌常少,皆以諶母呼之,謂其可作母儀也。時孝明王蘭公既傳孝悌王妙道,欽奉仙旨,欲將此道復傳與諶母,乃變爲一小小娃子,年可三四歲,在吳郡市上號哭不止。你看這個娃子:
頭剃得光光乍,江兒水淚汪汪。紅衫兒遮不住刮地風,駐雲飛望不見香柳娘。卻好似離母的雛嫩嫩黃鶯兒,又好似失乳的孤單單山坡羊。哭皇天一聲聲斷人腸,渾不是要孩子兒模樣。
諶母過於其處,見而哀之,問曰:“孤兒,因何在此悲啼?”孩兒曰:“當此三國離亂之世,吳主新即帝位,曹操兵下江南,父母攜我避兵,亂軍追急,舍我逃散,今不知所在,伏望老母收留,長大時當銜環結草而報。”諶母憐其孤苦,遂收此兒歸家撫育。
漸已長成,母令其讀書,真個是讀書破萬卷,一目下十行。母令其寫字,真個是毫端揮霧雨,紙上走龍蛇。母令其賦詩,真個是唾吐成珠玉,詞成泣鬼神。母令其作文,真個是篇篇成錦繡,字字吐珠璣。這還不打緊,在上的天文,哪些兒不深曉?在下的地理,哪些兒不精通?在三代兩漢的人物,哪些兒不周知?這便是聰明之子,俊秀之兒。諶母不勝之喜。
年及弱冠,諶母謂曰:“我修奉正道,其來已久,不知歲月之幾更矣。一切人情世事置之度外,但憐汝孤苦,撫養於汝。今汝既長大,又無父母,將何以爲姓氏?”兒曰:“深感老母撫育之恩,豈不敢遵母命,但昔日曾蒙鬥中真人授職章,約爲孝道明王,請以此爲名號,不知老母尊意如何?”母曰:“既是天真付授,吾何敢違?”
且說諶母東鄰有一耆老,生有一女,年可十八。你看她標緻不標緻?則見:
面搽着白淨淨鍾乳粉,髮梳着黑悠悠何首烏。金銀花嬌的插鬢稀疏,甜蜜蜜露一雙丁香奶乳,嫩尖尖良姜手指。光溜溜滑石皮膚,欲嫁檳榔作丈夫。試問取壽高高貝母。
耆老見明王天資明敏,容貌端然,欲以女妻之,使人與諶母議親,諶母對明王謂之曰:“男女居室,人之大倫,汝今年已長大,合婚娶。東鄰耆老一女,以爲配偶。”明王跪進母前,告曰:“兒非浮世之人,領鬥中孝悌王仙旨,教我傳道與母,今此化身爲兒,度脫我母,何必更議婚姻?但可高建仙壇,傳付此道,使我母飛昇上清也。”諶母聞得此言,且驚且喜,遂於黃堂建立壇靖,大闡孝悌王之教,明王遂告諶母以修真之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