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卻說觀音菩薩別了真君,欲回普陀巖去。孽龍在途中投拜,欲求與真君講和,後當改過前非,不敢爲害。言辭甚哀。觀音見其言語懇切,乃轉豫章,來見真君。真君問曰:“大聖到此,復有何見諭?”觀音曰:“吾此一來,別無甚事,孽龍欲與君講和,今後改惡遷善,不知君肯允否?”真君曰:“他既要講和,限他一夜滾百條河,以雞鳴爲止。若有一條不成,吾亦不許。”弟子吳猛諫曰:“孽畜原心不改,不可許之。”真君曰:“吾豈不知?但江西每逢春雨之時,動輒淹浸,吾欲其開成百河,疏通水路耳,非實心與之和也,”觀音亦曰:“害人之物,吾亦不能容他。但適來見其言辭懇切,聊此一行耳。和與不和,卻憑君自處。”
於是觀音遂辭真君而去。孽龍接見,問其所以。觀音將真君所限之事,一一說與孽龍。孽龍大喜,是夜用盡神通,連滾連滾,恰至四更,真君命社伯等神扣計其數,已滾九十九條,社伯心慌,乃假作雞鳴,引動衆雞皆鳴。孽龍聞得大驚懼,自知不能免罪,乃化爲一少年,未及天明,即遁往湖廣躲避去訖。真君至天明查記河數,止欠一條。雞聲盡鳴,乃知是社伯假雞鳴也,遂令弟子計功受賞。真君急尋孽龍之時,已不知其所在。後來遂於河口立縣,即今之南康湖口縣是焉。
卻說孽龍遁在黃州府黃崗縣地方,變作個少年的先生求館。時有姓史的,有一老者,名仁,家頗饒裕,有孫子十餘人,正欲延師開館。孽龍至其家,揖曰:“小生姓曾名良,本貫豫章人氏,聞君家有館,特來領教。”史老見其人品清高,禮貌恭敬,心竊喜之,但未知其學問何如,遂謂曰:“敝鄉舊俗,但先生初來者,或考之以文,或試之以對,然後啓帳單。老有一對,欲領尊教,何如?”孽龍曰:“願聞。”史老曰:“曾先生腰間加一(四)點,魯邦賢士。”孽龍曰:“我就把令孫爲對。”遂答曰:“史小子頭上着一橫,吏部天官。”史老見先生對此對絕妙,不勝之喜,乃曰:“先生高才邃養,奈寒舍學俸微少,未可輕屈。”孽龍道:“亦有仁義而已矣,何必曰利?”史老遂擇日啓館,叫諸孫具贄見之儀,行了拜禮,遂就門下授業。孽龍教授那些生徒,辨疑解惑,講書說經,明明白白,諸生大有進益,不在話下。
卻說真君以孽龍自滾河以後,遍尋不見,遂同甘戰、施岑二人徑到湖廣地面,尋覓蹤跡。忽望妖氣在黃崗縣鄉下姓史的人家,乃與二弟子徑往其處,至一館中,知是孽龍在此變作先生教訓生徒。真君乃問其學生曰:“先生哪裏去了?”學生答雲:“先生洗浴去了。”真君曰:“在哪裏洗浴?”學生曰:“在澗中。”真君曰:“這樣十一月天氣還用冷水洗浴?”學生曰:“先生是個體厚之人,不論寒天熱天,常要在水中去浸一浸。若浸得久時,還有兩三個時辰纔回來。”真君乃與弟子坐在館中,等他回時就下手拿着。忽舉頭一看,見柱壁上有對聯雲:
趙氏孤兒切齒不忘屠岸賈;
伍員烈士鞭屍猶恨楚平王。
恨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
又壁上題有詩句雲:
自嘆年未(來)運不濟,子孫零落卻無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