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樊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貝僉>者,州之名號也。韋齊休《雲南行記》有十<貝僉>,字作此<貝僉>字。案:"<貝僉>"字,原本誤作"臉",今從《一統志》改正。又韋齊休《雲南行記》七字原本誤作大書,今亦改正。
大和、陽苴咩謂之陽<貝僉>,大厘謂之史<貝僉>,邆川謂之賧<貝僉>,蒙舍謂之蒙舍<貝僉>,白崖謂之勃弄<貝僉>(案:標題稱六<貝僉>,第十卷亦有六<貝僉>之文,此所別乃止五<貝僉>,疑後龍口一城當亦爲一<貝僉>,系傳寫誤脫一句也)。雲南、柘東、永昌、寧北、鎮西及開南、銀生等七城則有大軍將領之,亦稱節度。貞元十年,掠吐蕃,鐵橋城,今稱鐵橋節度,其餘鎮皆分隸焉(案:自"雲南柘東"至"皆分隸焉"五十二字,與六嶮文不相屬,疑爲第六篇"雲南城鎮"條下之文,錯簡於此)。
大和城、大厘城、陽苴咩城,本皆河蠻所居之地也。開元二十五年,蒙歸義逐河蠻,奪據大和城。後數月,又襲破苴咩盛羅皮,取大厘城,仍築龍口城爲保障。閣羅鳳多由大和、大厘、邆川來往。蒙歸義男等初立大和城,以爲不安,遂改創陽苴咩城。
大和城,北去陽苴咩城一十五里。巷陌皆壘石爲之,高丈餘,連延數里不斷。城中有大牌,閣羅清平官王蠻利之文(案:《舊唐書》閣羅鳳得西瀘令鄭回,甚愛重之,更名"蠻利",後爲清平官。此雲"王蠻利"者,疑即其人也)。論阻絕皇化之由,受制西戎之意。
龍口城,閣羅鳳所築。榮抱玷蒼南麓數里,城門臨洱水下。河上橋長百餘步,過橋分三路:直南蒙舍路,向西永昌路,向東白崖城路。
大厘城,南去陽苴洋城四十里,北去龍口城二十五里,邑居人戶尤衆盛,羅皮多在此城。並陽苴咩並邆川,今並南詔往來所居也。家室共守,五處如一。東南十餘里有舍利水城,在洱河中流島上。四面臨水,夏月最清涼,南詔常於此城避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