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賈璉一行一路快馬加鞭的朝南趕路,而皇長孫一行在出城後的第三日,放出了一羣信鴿,分別是飛往江南揚州和兩湖的。
林如海在揚州任鹽課二載,頗有建樹;覃越更是在兩湖耕耘五年,識得不少富商,自然也留得有人。其實皇長孫放出的信鴿也沒寫什麼機密事,無非是讓兩地着手收購還沒被舂成米的稻穀和沒磨粉的大麥、苞米等物。
糧食保存不易,稻穀雖然比大米佔地方些,但是比之大米更好保存,所以現在農家自留的穀子或許不多了,但是各大米商和富戶家裏應當有不少。古代的糧種都是自留顆粒飽滿的糧食,但只要沒被舂成大米,麥子、玉米沒有磨粉,都可以發芽、生根,留作糧種。只要精耕細種,這樣的種子比之自留種並不會減產太多。
先將這幾樣東西採購到手,就是有人做手腳,發現之後補種也來得及。
賈璉早就料到甄函關或許會用獵鷹獵殺鴿子,故而並未從京城放出信鴿。鐵網山在京城以西,往鐵網山方向行了三日,信鴿理應出了甄函關部署的鷹隼捕獵範圍。這些鴿子只要各有一隻到了林如海和覃越留的線人手上,便有可能搶在甄函關偷樑換柱之前搶購糧種備用。
放出信鴿之後,皇長孫並未繼續西進,而是快馬加鞭的轉道南下,在通州、天津等地放出獵鷹。飛鳥行進也有自己的路線,京城南下的信鴿,多和運河南下路線重疊,若是甄函關還在京城,必然放飛鴿傳訊各地動手。甄函關可以用獵鷹捕殺榮國府的信鴿,皇長孫自然也能用獵鷹捕殺甄函關的信鴿。
不過甄函關只在皇長孫出城後兩日就反應過來,皇長孫第三日上在京城以西三百里放出信鴿之後趕回放鷹隼,還是晚了一步。
又說那日甄函關得知賈璉極有可能改道南下之後,立刻着人收了獵鷹,放飛信鴿。
可是即便皇長孫帶着一批鷹隼往鐵網山方向去了,破曉還有不少人在京城各處,皇長孫出城的次日,破曉帶着鷹隼在城南獵殺信鴿,果然沒兩日,就捕獲了甄函關放出去的信鴿。
甄函關的人放飛信鴿的當日下午,樓銳回話說:“函關先生,據飛羽堂回報,如今城南除了咱們的鷹隼外,還有不少來歷不明的獵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