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麥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洛陽建都始於周公營造洛邑,後周平王東遷,正式成爲首都。
後漢光武中興,興建南北宮,毀於董卓之亂。
曹魏建立後,文帝、明帝相繼修建洛陽,於故址建太極、昭陽等殿。
司馬氏代魏,仍以洛陽爲都。
洛陽並不大。
東西七里、南北九里,自漢以來差不多都是這個規格,與北魏時龐大的洛陽城不好比。
四面開有十二座城門,曰大夏門、宣陽門、開陽門、上東門、平昌門等。
洛陽城西北角有金墉城,乃曹魏時營建,分爲三部分,聯爲一體,故稱金墉三城,又名永昌宮。
修建金墉城的目的是“備不虞”,這個習慣應該起源於曹氏在鄴城西垣北段修建銅雀三臺。
金墉城的防禦設施非常完善,與洛陽東北角的百尺樓一起作爲全城的制高點。但在這會,卻成爲了廢帝、廢后及獲罪宗室的羈押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