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三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田福生小心道:“政事堂已將薛大人姓名記錄在冊了。”
顧元白沉默良久,將浸泡過溫水的巾帕敷在眼上,疲憊地嘆息:“我也沒準備讓他留下。”
顧元白是個驕傲的人,薛遠也是。顧元白瞭解他,薛遠不是不想去重走絲綢之路,他只是因爲不想要離開顧元白。
薛遠生怕自己會成爲顧元白的那個污點,所以他拼命地立功,想要變成配得上顧元白的能臣,成爲能讓顧元白依靠的人。
顧元白的功績已經多到可以數着指頭說出來,從他立冠除奸臣盧風到現在,文治武功一樣比一樣來得功勞大。如今是太平盛世,兩年來薛遠能立功的事情能做的全都做了,但都是小頭功,遠遠還不夠。
除了外調或者熬資歷,絲綢之路就是如今最大的立功之路。若是能重建絲綢之路,那便是能名留青史的功勞,能讓薛遠的名字牢牢記在顧元白的身邊。正因爲如此,纔會有如此多的官員不畏險阻也要登上征途。
錯過了這次機會,哪怕是第二次重走絲綢之路,也沒有這次來得功勞大了。
若說是留在京城熬資歷,可薛遠睡在宮中都會被彈劾,十幾年二十幾年的去熬……熬到不怕御史彈劾的時候,他們都已多大了?
怕是都要老了。
最年輕愛意最火熱的時候,喫飯睡覺都要小心翼翼生怕外人知道,這不是顧元白的行事風格,也不是薛遠的行事風格。說來說去,還是需要功勞,有了功勞,薛遠就有了底氣,御史即便說再多的“於理不合”也不算什麼,旁人也只會認爲聖上是寵愛能臣,與薛遠是君臣相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