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eva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皇帝對孫閣老爲難周家的事爲何沒有反應?
這事兒說起來就有些複雜了。
事關宮廷祕聞,其實海礁也不是很清楚箇中真相。他前世身爲錦衣衛的密探,只是底層草根罷了,哪裏有門路知道宮裏的消息?就算是聽說了什麼,也是從錦衣衛麾下其他前輩或同僚處得知的小道傳聞,無法確定真假。
但在這些傳聞中,有幾點是得到大多數人公認的:皇帝對太后以及周家不復初登基時的敬愛,大體上有三個原因。
首先,周太后對皇帝是有大恩的,皇帝對周太后也十分感激,早年間,這對母子倆的關係很好,可皇帝想追封早逝的生母陶慧嬪,想以聖母皇太后的身份將她移葬入皇陵,太后卻不肯答應。別說聖母皇太后了,太妃的封號她都不鬆口。陶慧嬪作爲皇帝的親生母親,最終只能以慧太嬪的名分陪葬在先帝陵園一角。這就讓皇帝對生母愧疚無比,對嫡母生出怨言來了。
其次,皇帝在立儲之前,爲了與嫡母以及“外家”周家關係更加緊密,放棄了原本打算要迎娶的未婚妻孫氏,改而娶了周家的外孫女吳氏,還獲得了吳氏之父吳尚書一派的助力。可他登基之後,便將孫氏立爲貴妃,寵愛至極,又重用孫氏之父,讓他入了內閣,也就是如今的孫閣老了。相比之下,吳尚書因未能全力支持皇帝變法,爲皇帝所厭棄,始終不能入閣,德光二十年時還全家死得不明不白,連吳皇后及其所生的嫡皇子都在深宮中死於非命。孫貴妃與孫閣老有很大的嫌疑,皇帝卻沒有爲妻兒岳家伸冤的意思。周太后看在眼裏,又怎會沒有想法呢?
周太后與孫貴妃的關係非常差。吳皇后母子暴亡後,兩人關係就更糟糕了。周太后甚至下令封宮,禁止任何人進慈寧宮請安長達數年。明眼人都知道,她要禁止的其實是孫貴妃,旁人只不過是被殃及的池魚罷了。可在宮外的人看來,這何嘗不是在暗示皇帝的不孝、忤逆?皇帝難堪之餘,對嫡母自然也就有了怨氣。
再次,皇帝登基後決意變法,朝中許多保守派的官員都大加反對,變法進行得十分艱難。皇帝本來希望吳尚書這位德高望重的朝廷重臣能幫到自己,可吳尚書總是搖擺不定;皇帝又指望手握重兵的周家能成爲自己變法的助力,可週家牢記祖訓,只一心守衛邊疆,保家衛國,並不插手朝廷政務。先前他們支持皇帝繼位,也只是應周太后所請,確保皇權平穩過渡,不會對西北正在進行的戰事有負面影響罷了。如今大位已定,他們自然就不會再插手朝政了。皇帝要變法,那也是他自己的事,與邊軍無關……
至於周太后本人,她是盼着江山安穩的,並不希望皇帝爲了變法,引起朝野動盪不安。只不過皇帝若要堅持,她也不會反對就是了,但指望她出面爲皇帝搖旗吶喊?那是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