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蘇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清平縣郊車馬道上,一條長長的馬隊正浩浩前行,真是這支隊伍的穿着打扮頗有些少見。均是寬袍大袖,前胸後背各繡有猙獰的兇獸圖案,可除此以外,整個袍子便是一水兒的白,被馬蹄奔跑中帶起的風撩動,袖擺如雲,又顯出一股凶煞與潔淨相糅雜的美感。
馬背上的這些人,單看衣袍身板,看不出年紀大小。他們似乎常年受着各種儀態上的約束,乍一看均是克謹板直的。至於面容……他們人人都戴着一張古樸的獸臉面具,所以也無法看清面容。
長長的馬隊約莫有百十人,兩列並行,中間夾着三輛馬車,門簾緊閉。三輛馬車的兩邊都支着一杆高旗,前後共六面,墨黑底面隱隱繡着繁雜的紋樣,乍一看分辨不清,須得在日光照耀下,才能依稀看出些絲線輪廓。在黑旗正中,兩個大字盤龍曲蟒——太常。
前朝時候,太常執掌天地鬼神、兇吉陰陽之禮,設太常寺卿、少卿統管一干事物。自打太常到了國師手裏,這些人的職權便十分有限了,太常寺卿成了國師的副手。而當朝國師年紀之大,已無人能說清,他身邊的副手也已然換了好幾任。
據說國師除了每隔數年會挑一兩名有佛性的孩童回去教養之外,還會挑一批資質上乘的童男童女,交由太常寺教導,養至十來歲時,便作爲執行儺儀的侲子,侲子最大的不能超過十六。等到他們過了十六,當中的一部分便會轉而承領太常寺的其他職位。
是以整個太常寺,尤其是近兩任內,上到太常寺卿、少卿,再到太祝、太卜一干人,下至侲子等等,幾乎都與國師淵源深厚,算作是半個弟子也不爲過。
這一行人在岔道口兵分兩路,其中二十餘人帶着一輛馬車往縣內主城區而去,這是奉命驅疫的隊伍。另外的一百二十多人則拐上了另一條繞山而行的道,領頭的兩位腰間除了各有一串油黃皮面的銅錢外,還墜着個帶穗的玉牌。
玉牌上鏤雕的圖案有所區別,左邊那人玉牌上鏤着一隻玄龜,龜背上立着一隻長羽鳥,兩者圈圍着兩個小字——太卜。而右邊那人的玉牌上則鏤着一隻長角的獸面,獸面上懸着一枚小巧的八角鈴,二者之間同樣圈着兩個小字——太祝。
太卜和太祝分屬太常寺下,太卜掌陰陽卜筮,而太祝掌祭祀儺儀。
馬隊剛走上山道,掛着太卜玉牌的領頭人便抬手示意了一下,整支隊伍也不曾衝亂,而是靜靜地停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