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望敬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竟然是《收穫》寄來的信?
他拆開信封,給他寫信的是《收穫》現今的編輯李小琳,巴金先生的女兒。
李小琳早先在《浙江文藝》編輯部當編輯,嗡嗡嗡結束後調回滬上,在《滬上文藝》編輯部任編輯,那個時候巴金先生是《滬上文藝》的主編。
去年年末,巴金先生籌備《收穫》雜誌的復刊,李小琳便調到了《收穫》編輯部幫忙。
李小琳離開《滬上文藝》、調任《收穫》之前,林朝陽的《秋菊打官司》剛剛寄到編輯部。
當時李小琳負責稿件的二審,對這部小說印象非常深刻。
這兩年國內文壇“傷痕文學”“反思文學”方興未艾,越來越多的刊物將組稿目標放到了含有這類元素的稿件上來。
有些刊物甚至會爲了迎合讀者,忽略稿件本身的質量,就爲了沾上“傷痕”“反思”這些熱門題材。
《秋菊打官司》的風格與時下流行並廣受追捧的“傷痕文學”“反思文學”完全不同,現實主義是它的基調,小說中秋菊到各處單位提告的情節更是充滿了清末官場諷刺小說的味道。
在審稿的當時,李小琳就有一種預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