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尼阿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這個文明最大的弊端,在敖雪看來就是這點。
這些個體價值的缺失成爲了一種頹喪的價值取向,其本質上是個體勞動的缺失。
“這個產品越多,他自身的東西就越少。工人在他的產品中的外化,不僅意味着他的勞動成爲對象,成爲外部的存在,而且意味着他的勞動作爲一種與他相異的東西不依賴於他而在他之外存在,併成爲同他對立的獨立力量;意味着他給予對象的生命是作爲敵對的和相異的東西同他相對立。”
作爲人,在此爲工人。其本身,是需要進行勞動產生自我的價值和物質的價值,內部是對精神的認可,外部是對肉體的維持。
在傳統的教育環境下,對於勞動獲得的滿足感成爲了人們行動的基本原理,可是在很多情況下,勞動卻成爲了工人的對立面。
是勞動頂替了工人存在的價值?
又或是說工人給予勞動對象的價值,而反過來正是因爲勞動對象的價值,工人才擁有了所謂的價值?
舉個也許不恰當的例子,原本工人所物化擁有的價值,在高科技發展的當下被機器自動生產所代替,那麼是否人本身即失去價值?
是勞動的結果促成了資本的生長,而作爲勞動者本身,在大多數情況下則與勞動產生的價值相悖。
勞動成果不決定自身的價值,只是成爲了資本上升的動力,而資本上升對勞動者成爲了變相的剝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