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梓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母親何事歡喜?”老白員外忍不住問。
白老太君把草紙遞過去:“外鄉來的朱家父子,寫詩給俺祝壽哩,寫得真真是好!”
老白員外雙手接過,看完之後,他也覺得好。
就算不好,老母親喜歡,那也必須好!
草紙隨即傳到知縣向弼手中,這廝面露微笑,笑裏又帶着幾分不屑。今天是別人的壽宴,他雖然鄙夷此詩,卻也不好當面貶低,只說:“第四句尚可。”
白崇彥、李含章、鄭泓三人,也都陸陸續續看了。
他們覺得還行,特別是最末句,簡直化腐朽爲神奇。
這就說到一個現狀了,精於詩詞和不擅詩詞的人,對平仄格式的要求並不嚴。偏偏是向知縣這種進士出身,相對比較精於詩詞的人,眼睛裏揉不得沙子,總感覺這首詩不堪入目。
別拿李清照舉例子,她說蘇軾寫詞不協音律,純粹是出於私怨,跟文學本身沒有屁關係。
而且怨恨還不小,公公因政治鬥爭而死,丈夫被抓去牢裏審問。父親被流放廣西,獲准回鄉後鬱鬱而終。李清照本人,被禁止住在開封,獨自滾回老家隱居。且夫家和孃家,徹底撕破臉皮,老死不相往來。